| 本報訊 (記者 錢建虎 特約記者蔡金保 通訊員 文 瑞)深秋時節,泰興市黃橋鎮現代農業園區依然一片繁忙景象。有的農民忙著搭建鋼架大棚,有的在定植秋后瓜果蔬菜,滿載花心菜、青椒、豇豆的車輛不停地駛出園區。今年以來,黃橋鎮新增高效規模農業面積6000畝,其中設施蔬菜3850畝,實現了設施農業和連片種植同時超千畝的突破。 黃橋鎮黨委副書記、鎮人大主席錢軍介紹,黃橋是個農業大鎮,但長期以來高效規模農業卻是 “短腿”。為改變這一狀況,該鎮立足區域特點和產業發展現狀,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科學規劃,明確提出打造萬畝現代農業園區。 根據規劃,黃橋萬畝現代農業園區以黃橋蔬菜專業合作社為載體,以雙橋村為核心,輻射前進、樊集、封莊、三里等村,總面積11250畝。園區設置設施蔬菜、經濟林果、花卉苗木、觀光農業四大功能區,總投資約1.5億元,計劃用3至5年時間建成。目前,園區內已建成設施農業3000多畝,5600米的水泥道路、2000多米的砂石路以及13座涵閘、56公里的生產溝整治工程全部完成招投標,部分工程正在建設之中。 為確保農業園區建設和重點項目落到實處,黃橋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至9月底,上海、浙江、安徽及省內東臺、海安等地客商來黃橋投資建設設施農業2400多畝。樊集、橫巷、浩堡等村吸引本地能人回村創業,發展反季節水果、蔬菜1000多畝。一些鎮村干部紛紛帶頭建立高效設施農業基地,祈巷村黨總支書記丁雪其牽頭,村干部合股承包了580畝土地,已栽植葡萄130畝,豇豆200畝,甜葉菊100畝,近期還將搭建100畝鋼架大棚。余莊村采用村干部與浙江客商合作的方式,新建了100多畝鋼架大棚,生產反季節瓜果。 在各個農業園區,該鎮實行 “三包”服務:村包土地流轉、矛盾協調、用工組織,鎮農技服務中心包技術服務、信息溝通、政策兌現;鎮水利、供電、供水等部門包基礎設施配套建設。 據介紹,該鎮設立了高效規模農業重大項目貢獻獎,對新增連片種植面積300畝的村獎1萬元,每超100畝增獎5000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