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通訊員 馬宏飛 徐國平)泰興市馬甸鎮私營業主張國強,面對紡織服裝外貿市場相對疲軟的實際,主動與上海交大聯姻,投入500多萬元建起了150畝的花卉苗木基地,使當地80多名群眾成了離田不離家的產業工人,每人每天的收入在40元左右。這一富民惠民新舉措,得益于馬甸鎮黨委在非公經濟黨組織中開展的“比創新、比發展、比貢獻”競賽活動。 第三批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開展以來,馬甸鎮在16家非公經濟黨組織中開展了以 “三比”為主要內容的競賽活動,引導業主爭當發展惠民的排頭兵。 各非公經濟組織發動黨員、職工,每人至少提出一條以上有價值的合理化意見或建議,并對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意見或建議給予表彰和獎勵。各單位積極組織黨員、職工苦練崗位技術,選擇適當項目開展技術比武。重點圍繞財稅繳納、民生改善和責任履行等方面比貢獻。 據了解,學習實踐活動開展以來,該鎮16家非公經濟組織收到黨員、員工合理化建議130多條;組織黨員與40多名弱勢群體結成了幫扶對子,落實幫扶項目12個;資助建設農橋1座、通村水泥路道2公里。 學習實踐活動在基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