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10月20日,上海世博會英國國家館舉行儀式,英國駐華總領事館總領事等多名英方高官參加。在他們的見證下,3根壓克力桿一次性穿桿成功,象征性地安裝在英國館核心建筑 “種子圣殿”上。 此舉意味著令全球矚目的 “種子圣殿”從藍圖變成現實。而讓這一 “驚世創意”從圖紙上走下來的,是位于泰興市的湯臣壓克力有限公司。 “種子圣殿”,由英國最富創意的天才之一托馬斯·赫斯維克設計。6層樓高的展館,外面插滿6萬根長達7米的壓克力桿,形似透明觸須向外伸展,在微風中搖曳,整個建筑就像一個活的生物。這些觸須里還嵌有成千上萬顆不同種類、形態各異的植物種子,好比植物界的 “世界銀行”。該設計方案甫一推出,即引來世界驚嘆,被譽為“驚世創意”。 “這一創意能否成功,關鍵在 ‘觸須’——壓克力桿。由于對品質的特殊要求,英方項目總管始終認為,這種觸須 ‘中國是做不出來的’,并提出交國外廠家研發和生產。”湯臣公司董事長湯月生介紹。 英方項目總管的斷言,主要是源于我國的壓克力行業起步不足15年,行業整體技術水平落后。 “壓克力”是英文 ACRYLIC音 譯詞,俗稱“經過特殊處理的有機玻璃”,有“塑膠水晶”的美譽,是丙烯酸類和甲基丙烯酸類化學品的通稱,包括單體、板材、粒料、樹脂以及復合材料。根據要求,“種子圣殿”使用的壓克力桿性能指標必須透光性強,抗老化性能好,能夠經受住長期的日光照射、風吹雨淋。 “特別是壓克力桿頂端嵌入的種子,必須是有生命的,今后取出來后還依然能夠種植,這項技術國內外沒有先例。”湯月生介紹。 從今年4月起,湯臣公司總經理湯月明親自領銜,組成研發團隊,展開全力攻關。由于每顆種子所含水份、質量、規格和比重不同,該公司生產最初的樣品大多因有氣泡、雜質黑點、種子排列雜亂等而一次次宣告失敗。 “不得已,公司只能一顆一顆種子搞試驗,根據每顆種子的特性,制定不同的澆鑄配方。”湯月明透露,公司試驗的種子達8000多種,報廢的壓克力桿有6000多根。 經過兩個半月的試驗,湯臣公司生產的壓克力桿完全達到設計要求,且性能指標優于國外同類產品。湯臣公司獲得了這一“驚世創意”的全部訂單,為“種子圣殿”專供60686根壓克力桿。 “到年底,整個安裝工程將完工,‘種子圣殿’將會驚艷亮相。”湯月明說。 根據創意,白天,光線透過透明的壓克力桿照亮“種子圣殿”內部,產生莊嚴肅穆的空間感;晚上,桿內純白的LED光源將點亮整個建筑,使之散發出璀璨迷人的光影。 湯臣公司創辦于2001年,是國家壓克力行業標準起草單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