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找政府辦事,只要進一個門、跑一次腿,事情就能辦成了。”日前,在泰興市行政服務中心大廳,揚子紡機廠工作人員朱君和張橋鎮薛莊村的羅紅由衷地贊嘆著政府的服務效能,他們把相關原始資料交給大廳對應窗口的一名工作人員,很快就拿到了有關證件。
“對申辦的事項,如果需要幾個部門聯辦的,我們會承諾辦結時間。”該中心副主任吳曉東告訴記者,“一般過去要一個月拿到有關證件的事項,現在一周時間就能辦成。” 行政服務改革強勢推進,群眾滿意度超過98% 今年春節后一上班,泰興市就對機關作風建設進行全面部署,該市緊緊圍繞“審批最簡、收費最低、服務最優”目標和“三集中、三到位、三公開”的模式,強勢推進行政服務改革。 近一年來,泰興市級機關作風建設活動圍繞打造“三最”地區要求,以建設服務、責任、法治和效能機關為目標,積極推進行政服務改革,規范機關工作人員行為,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機關作風有了明顯改進。在近期組織的上半年作風建設評議中,群眾對機關作風滿意度達98.76%。 一年來,該市全面核定行政許可項目,進一步規范收費項目,共取消、停征收費項目67個,降低收費標準25個。此次改革所涉及的29個市級機關單位按照要求,靈活采取“撤一建一、并一設一、更名或掛牌”等方式,設立行政許可科。今年7月,27個窗口全部搬至行政服務中心新大樓辦公,基本實現了“一站式”、“一條龍”審批。 該市還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在報紙、廣播、電視上開設了《作風建設》、《行風熱線》、《訪談在線》等專欄,及時推介先進典型,曝光反面案例。其中,《訪談在線》已辦成加強作風建設的品牌欄目,錄播了22期,35個部門和75個科室負責人走進電視演播室,現場接受訪談和質詢,拿出整改措施并作出承諾。該市還加大明查暗訪力度和問責力度,暢通投訴渠道,到目前共受理舉報投訴95件次,先后有15人受到處理。 行政執法水平明顯提高,權力運行有了制度“緊箍咒” “打造優良的行政執法環境是軟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機關作風建設的重要目標。”泰興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沈惠彪說,“盯住不落實的事和不落實的人,發現問題立即處理,這對規范機關工作人員的權力顯得尤為重要。” 據介紹,該市今年對行政服務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實施“三集中、三到位、三公開”的工作模式。“三集中”,即將行政審批職能歸并到一個科室,向行政服務中心集中、公共資源交易市場集中,進中心的所有行政服務項目實行集中收費;“三到位”即項目到位、人員到位、監管到位;“三公開”指審批、收費和交易條件公開、過程公開、結果公開。沈惠彪說,“改革的實質就是讓權力運行更規范、合理,縮減行政審批時間,提高服務水平。” 同時,該市還對工商、規劃、消防等16家涉企中介機構進行規范整頓。針對部門收費彈性大的現象,該市推行聯席會議制度,明確要求部門收費項目,沒有幅度規定的統一降低1/3至1/2,有幅度的統一按下限。 對企業來說,最煩惱的莫過于各種名目的檢查和收費了。今年,泰興市對執法部門涉企檢查作出硬性規定,檢查前必須到法制局備案,并報經濟環境監察中心,違規檢查的當事人必須承擔責任。3月,該市又在25家重點企業設立監測點,對涉企檢查和收費情況進行跟蹤督查。 服務質量顯著提升,叫響54個機關服務品牌 今年來,泰興市級機關積極開展服務品牌創建活動,機關各部門緊緊圍繞全市工作中心,主動服務、高效服務、創新服務,積極開展“三服務”和“比態度、賽文明,比質量、賽效率,比效果、賽業績”競賽活動,努力打造群眾滿意、企業滿意、社會滿意的新型機關。“紅盾服務創業第一崗”、“勞模崗”、“親情服務崗”等54個機關服務品牌,就像企業的產品品牌一樣熠熠生輝。其中,勞保局、國稅局、供電公司等服務品牌創建得到國家和省市的充分肯定。泰興國稅局全力打造“服務E站”品牌,變坐等上門為主動服務。今年,又選擇了207戶規模企業和一批重點技改項目,由局主要負責人和業務骨干實行分類結對掛鉤服務,逐戶座談,幫助解決實際問題。 泰興市勞保局服務品牌建設收獲最大,“五包式技能培訓”得到國務院扶貧辦的肯定,并在全國推廣。他們幫扶城鄉困難家庭成員提高素質技能,實現就業脫貧,組織特困家庭成員開展包學技術、包食宿交通、包實習耗材、包技能鑒定和包推薦就業“五包”培訓。今年已培訓700多人,平均每人免除培訓費1800元左右,學員全部推薦就業,基本實現了“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面對金融危機對就業工作的嚴峻挑戰,該局還跳出就業抓就業,創辦“創業就業服務超市”,為創業者提供項目推介、創業指導、法律援助、創業互助等“一條龍”服務。今年以來,已舉行專場招聘70多次,提供就業崗位18000多個;建立8家大學生創業見習基地和22家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培訓1464人;推介創業項目126個,發放扶持貸款1300萬元,幫助1600多人走上創業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