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振奮人心的國慶大閱兵即將舉行,這兩天,泰興籍優秀飛行員、抗震功臣何永慶正在北京指揮閱兵前的最后集訓。據了解,他是直升機編隊——陸航受閱梯隊的副指揮,10月1日,36架國產直升機將在他的指揮下翱翔在首都上空。 第一次參加閱兵激動無比 何永慶,泰興市黃橋鎮合興村人,南京軍區某陸航團技術檢查室主任,有15年駕駛飛機經驗。 今年5月7日,何永慶被選派參加國慶大閱兵集訓,戰友們都認為這是意料中的事。 南京軍區陸航某團參謀長盛建忠向記者介紹,去年汶川大地震時期,何永慶不顧父親病危,主動拼搏在抗震救災的 “空中生命線”上。何父去世后,部隊首長勒令他回家盡孝,可他沒等父親下葬,又匆匆返回四川繼續參加抗震救災。 抗震英雄、技術能手、管理能人,在戰友眼里,何永慶無所不能。 9月16日中午,記者電話連線了何永慶。正在 “抓緊時間吃點東西”的何永慶說,現在是訓練的最后沖刺階段,他和戰友們相當忙,也相當辛苦。 何永慶興奮地對記者說: “我快40歲的人了,第一次參與國慶閱兵,說不定也是最后一次。我真的很激動。” 規模最大 訓練嚴謹 何永慶說,原先,他是作為飛行員被選派參加閱兵集訓的,到了北京沒多久,他便被提升為直升機編隊的副指揮。 10月1日,36架國產直升機將組成世界閱兵史上最大規模的直升機編隊——陸航受閱梯隊,分兩組,飛越天安門上空。 何永慶透露,屆時,36架直升機將組成兩個隊形:第一種為 “楔”形,第二種為 “品”字形,飛行高度低,氣勢宏偉,觀賞性非常強。 “就為了那壯觀的一刻,從指揮員到飛行員,都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何永慶說,控制直升機不像控制自己的身體那樣簡單,訓練非常嚴謹,不允許有一絲一毫的差錯。 一開始,大家用卷尺在地面和飛機一起“站”著找位置,找感覺。后來,大家就駕機到空中觀察,進行編隊間距 “印象”訓練。整整一個多月,戰友們都在40℃的機艙里認真訓練。 再辛苦也值得 “整齊劃一是訓練最基本也是最終的要求。”何永慶說,飛機在地面上做到整齊劃一都有難度,更何況是在天上?為此,指揮員們想出了一個辦法,利用照相機和攝像機的拍攝記錄,來調整飛機在空中的定位。 “真是臺上一秒鐘,臺下十年功啊。”何永慶說,4個多月的集訓生活,讓他深深感受到,不管什么領域都是學無止境的。要是以閱兵的要求來衡量自己15年的駕齡,前15年付出的勞動簡直就是“小菜一碟”。 “每天大汗淋漓,每天腰酸背疼,盡管如此,我們都認為值得!”何永慶說,現在,直升機編隊的隊員們都已經能夠在天空中精確地找到自己的定位。前兩天的預演還得到國家領導人的充分肯定。 何永慶堅信,由他帶出的直升機編隊一定能出色完成國慶60周年大閱兵的任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