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注冊 ‘寧界芋艿香’商標后,我村種植的香荷芋順利打入蘇南各大超市、農貿市場,并且供不應求。”昨天上午,泰興市廣陵鎮興寧村支部書記周立新高興地對記者說。 周立新介紹,興寧村歷來就有種植香荷芋的傳統,雖然家家種、年年收,但 “賣難”問題始終困擾著種植戶。村干部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發現主要問題出在生產分散、形不成規模,信息不靈、銷售渠道不寬上。 “只有把分散生產的農戶組織起來,走品牌化、規模化發展的路子,才能實現香荷芋種植效益的最大化。”周立新說。 今年初,該村組織成立金穗農業服務合作社,注冊 “寧界芋艿香”商標,連片流轉1000畝土地實現規模種植。合作社對所有種植戶提供 “六統一”服務,即統一供種、統一技術、統一收購、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統一銷售。1000畝土地很快被180多戶村民承包一空。 在該村香荷芋種植基地,只見芋葉碩大而碧綠,每株都有1米多高。該鎮農技站副站長謝廣忠是合作社聘請的專職技術員,他告訴記者,種植香荷芋全部采用地膜覆蓋、催苗等技術,并實行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已經收獲的部分香荷芋,畝產均超過1500公斤,產量較分散種植提高了20%。 經過調查,芋頭在蘇南市場的需求量很大。為此,合作社成立了專門的銷售隊伍,分赴蘇南開辟市場。“經過商標包裝的香荷芋,就像‘化妝好的新娘’,商家對我們的產品相當滿意。”合作社負責人肖漢賢說,他們用不到4個月的時間,就打通了蘇南各大超市、農貿市場的銷路。 “規模種植香荷芋,芋農的畝均純收益達到4000元。芋頭收獲后,我們還將指導村民種一茬時令蔬菜,可在春節前后上市,又能為村民再增加收入。”謝廣忠說。眼下,該鎮各村村民規模種植香荷芋的積極性高漲。預計到明年,該鎮每個村都會形成至少100畝以上的香荷芋種植基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