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報業網訊 把張開的五指攥成拳。 在地區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泰興市通過資源整合、產業歸并,趟出了一條園區集約發展、集聚發展的“星光大道”:上半年,該市省級泰興經濟開發區、虹橋工業園、黃橋工業園、農副產品加工園、城東工業園實現開票銷售89.9億元,占全市總量的59.5%,“一區四園”已成為全市重大項目的承載區、優勢產業的集聚區、稅源經濟的積蓄區和科學發展的先行區。 從遍地開花到“飛地”開發 泰興曾經有16個鄉鎮工業集聚區,“小而散”的園區發展模式不僅浪費了大量土地和公共設施資源,而且造成了園區產業結構雷同、同質化競爭激烈,規模產業、優勢產業難以形成。為推行“企業集中,產業集聚,資源集約”的工業化發展理念,去年12月份,該市出臺了《關于調整完善工業園區體制機制的意見》,對園區管理、分配體制及鄉鎮考核政策作出重大調整,對鄉鎮工業集聚區進行資源整合和產業歸并,將優質資源向園區傾斜,領導精力向園區傾斜。園區以外的鄉鎮不再供地,一律采取“飛地”政策進入“一區四園”。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將泰興經濟開發區打造成以化工、高新技術、化工裝備制造、港口物流為特色產業的千億級園區,將虹橋工業園、黃橋工業園、城東工業園、農產品加工園分別打造成以機械電子、醫藥、造船、樂器、紡織、食品加工、新材料、農產品生產與深加工為特色的“四小虎”園區。 樹高鳳自來。本著“不求所在,但求所有”的發展理念,今年以來,該市橫垛鎮通過“飛地”,將一汽車部件項目“飛”到黃橋工業園區。另外,該鎮招引的4500萬元模具項目已經簽約,5000萬元的鋁線材項目也進入跟蹤落實階段,這些項目將全部向園區“飛地”。 從招商引資到招商“選”資 面對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引發的項目“饑渴”現象,泰興市在招引項目上沒有“饑不擇食”,沒有搞“撿到籃子里都是菜”,而是“反彈琵琶”,進一步提高項目進區門檻,既注重項目投資強度和科技含量,更注重項目的社會回報率和產業拉動效應,努力把全球性的經濟下行期轉化成園區經濟新一輪發展的蓄能期。 在招引項目的過程中,“一區四園”成功實現了由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轉變,由項目招商向產業招商轉變,由產業鏈招商向產業集群招商轉變。今年年初,泰興經濟開發區在招商人員“出征”前,專門召開了一次產業招商發展論壇,進一步突出產業鏈招商,要求招商人員在招引項目過程中,主攻投資規模大、產業關聯度高、帶動能力強和技術密集型、資源節約型、稅收貢獻大的大項目、好項目,做到引進一個大項目、帶動一批大企業、構建一條產業鏈。目前,該區在充分利用氯氣、氫氣資源優勢,加快整合、壯大氯堿產業鏈的基礎上,以沙桐煤焦油等項目落戶開發區為契機,努力培大培強煤化工、油脂化工等新興產業鏈。 圍繞發展“綠色化工”、“大化工”和“效能化工”,今年,該市進一步提高了項目進區門檻,并嚴格規定,除省級泰興經濟開發區外,其他園區和鄉鎮不得新上化工項目,現有化工企業新上技改項目必須進入化工開發區,并嚴格執行高于國家標準的《江蘇省化工企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對限期治理、整改不達標的53家化工企業,堅決關停,騰籠換鳥,將環境容量讓位于非化工產業項目。在此基礎上,今年全市還將關;て髽I20家以上,提高環境質量、降低COD總量,騰出環境容量保大項目,實現“綠色GDP”快速增長。 從“鋪天蓋地”到“頂天立地” 經過資源整合和產業歸并,該市“一區四園”頂天立地的支撐作用明顯。上半年,“一區四園”實際利用外資3061.38萬美元,占全市比重60.26%。其中,經濟開發區實際利用外資2771萬美元,占全市比重54.5%。一批頂天立地的旗艦型、龍頭型大企業、大項目紛至沓來,重大項目引進取得明顯突破。目前,全區在建在批、待批待建的項目達50個,總投資達116億元,新浦32萬噸苯乙烯項目、聯成化學30萬噸PVC項目、沙桐化學30萬噸煤焦油深加工項目等10個投資規模超1億美元或8億元人民幣以上的項目落戶泰興經濟開發區,取得了產業鏈招商和龍頭型項目招引的重大突破。 為保障重大項目快簽約、快開工、快投產,泰興市對重大項目實行市負責人聯系制度和項目包辦制度。從項目立項審批、征地建設、設備引進安裝到投產運營,提供“保姆式”、“親情化”一條龍服務,努力將泰興打造成蘇中地區手續最簡、服務最優、收費最低的首善之區。 優質的服務為企業的做大做強贏得了“風調雨順”的發展環境。面對經濟下行的宏觀形勢,江蘇泰隆集團投入近5億元,成功開發出2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風電、核電高端產品,成為全球發電及軌道交通基礎設施領域最大采購商阿爾斯通公司風電、核電齒輪箱網上供應商和美國福斯公司中國核電循環水泵齒輪箱供應商。江蘇濟川醫藥集團在醫藥市場競爭白熱化的不利形勢下,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8.1億元,利稅1.3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9.2%和23.4%,連續6年躋身全國醫藥行業百強企業,預計2010年,公司年產銷能力將達到50億元。張建榮 張宏偉 嚴新峰 劉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