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8日,泰興市河失鎮74歲的農民李春侶老人終于將自己的“萬壽圖”完工。10001個形態各異的“壽”字,讓老人足足花費了7個月的時間。 74歲的李春侶老人滿頭銀發,家住泰興市河失鎮印莊村。老人自幼酷愛書法,從上小學時起堅持每天臨摹字帖,至今不斷。 酷愛書法的李老,給自己取了個別號春野田夫。2009年春節,他和眾多書法愛好者一起聚會時,有人提到,要是有人能寫出一萬種不同形態的“壽”字來,那這個人一定是有毅力的人。 “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鍛煉,我們之間開始比賽。”李老說,他從常州的書法好友那里獲得一本新版《萬壽大典》,該書匯集了自商周至今3700年間各種鐘鼎、書畫、碑帖上的10001個形態各異的“壽”字。于是,從今年正月初五開始,他和眾多書法愛好者一起相約嘗試寫“萬壽圖”。 “關鍵還是毅力。”李老說,1個月后,很多人都在寫了數百個壽字后退出來了。再過2個月后,就只剩了他一個人還在堅持寫。 就這樣,一個70多歲的老農,在放大鏡的幫助下,耗時7個月,終于將10001個形態各異的“壽”字寫了出來,體重也掉了10公斤。 9月8日,李老的“萬壽圖”殺青,村民紛紛前往觀看。一名村民將李老寫的19張宣紙整齊地擺放好后一量。好家伙,足足有44米長。 得知李老寫出了“萬壽圖”,泰興市文化局希望李老將作品送到泰州市參加迎國慶書法展覽,李老欣然接受。 “要是有能人幫我做個序跋,就好了。”李老說,他想將“萬壽圖”好好裝裱一下,更希望有人能幫他的“萬壽圖”寫個序跋,“那樣作品就更好看了”。 李老說,“其實,‘壽’字有兩萬多種寫法。這部作品結束了,我準備繼續向2萬個‘壽’字沖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