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泰興市人保公司獲悉,該市高效農業投保人楊宏明已于近日獲得6.45萬元的保險賠償,這也是該市兌現的首例政策性高效農業保險理賠款。 據了解,政策性高效農業保險,是國家繼水稻、小麥、油菜保險大面積推廣取得成效的基礎上,開設的又一項新的支農惠農險種。該險種保費繳納采用“個人投小頭,政府補大頭”模式,其中省、市兩級補助60%,業主(個人)繳納40%。投保該險種,可以幫助農民受災后迅速恢復生產。 2008年6月17日,蔣華鎮新市組高效農業業主楊宏明在該市人保公司投保高效農業種植,保險期1年,總保額25.6萬元。其中,楊宏明實際支付保費21504元。 今年6月初的暴風雨,使楊宏明的高效農業園遭受重創——52個鋼架大棚中有14個受損,300根鋼架彎曲報廢;大棚蔬菜、西瓜受損面積37畝;薄膜被風刮壞、撕破、打穿18畝。 該市人保公司農業保險科科長丁愛男說:“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公司多次研究理賠事項,按照春季60%、秋季40%的比例賠償,薄膜按2年使用期折舊計算,損壞的鋼架按實賠付,合計理賠6.45萬元! “看到辛苦建立起來的農業園遭受重創,非常心痛。還好投了農業保險,得到6萬多元賠償,我又可以重新‘起家’了!睏詈昝鹘邮苡浾卟稍L時說,有高效農業保險“墊底”,現在搞大棚蔬菜的熱情比以前更高了。 雖然高效農業保險可以有效降低種植風險,但農戶們的參保熱情并不高。據了解,泰興市自2008年在宣堡鎮簽下全省第一份蔬菜保單至今,僅有11個項目不到1200畝的高效設施農田投保,而且多是農業公司以集體形式參保。 “推行政策性高效農業保險,最大的障礙就是農戶心理。在高效農業中,農戶可以接受鋼架、薄膜等物化成本的投入,卻無法將保險也視為一種必不可少的投資。”該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帶動更多農戶投保,今年該市除繼續加強對農戶的風險意識引導,還適當降低了農戶自繳保費。就是說,農戶參加高效農業保險,個人僅需承擔保費的30%,比去年下降10%。在上一年不出險的情況下,若續保,個人承擔保費下調至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