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十幾天,就要到南京大學報到了。這些天,葛鑫起得特別早,一吃過早飯就外出拾荒。廢棄的紙箱、農(nóng)藥塑料袋和礦泉水瓶都是他的“目標”。他知道,每撿到一件垃圾,他就離大學又近了一步。 20歲的葛鑫,家住泰興市元竹鎮(zhèn)沿泰村二組。母親是聾啞人,且生活不能自理。父親老實內(nèi)向,在家種田。姐姐在南京某高校就讀。為了支撐起這個家,父親利用農(nóng)閑外出拾荒。 葛家是三間舊瓦房,除了簡單的家具,電燈是家中最主要的“家電”。除了過年,葛鑫姐弟平時很少開葷。一年四季穿的都是別人送的舊衣服。 葛鑫姐弟倆十分懂事,從不和鄰居、同學攀比,所有精力都放在學習上。從小學到初中、高中,姐弟倆年年都是三好學生,喜報貼滿了墻壁。鄰居們嘖嘖稱贊。 五十歲不到的父親已像個老頭,葛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作為男子漢,他很想幫父親分擔生活的重擔。2006年秋,葛鑫考上了高中。為了湊齊學費,葛鑫決定和父親一起拾荒。 剛開始,葛鑫覺得很自卑,生怕見到別人異樣的目光,常常躲在父親背后。但葛鑫很快戰(zhàn)勝了自己,不久就能獨自拾荒。每年寒暑假,葛鑫晚上學習、做作業(yè),白天外出拾荒。 鄰居們清楚地記得,每年正月初一一早,別人家的孩子穿著新衣裳,站在門口放鞭炮。而葛鑫穿著舊衣服,跟著父親埋頭撿拾爆竹紙。 烈日當空,葛鑫從不肯待在家里,他知道這是撿拾礦泉水瓶的好機會。從家步行到鎮(zhèn)上,再在鎮(zhèn)上轉(zhuǎn)幾圈,兩三個小時,葛鑫能撿到十幾個礦泉水瓶。嗓子干得冒煙,他也舍不得買瓶礦泉水喝。 拾荒所得讓葛鑫順利完成了高中學業(yè)。今年高考,葛鑫以399分的優(yōu)異成績,如愿被南京大學錄取,專業(yè)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shù)專業(yè)。 學費太貴了。為了圓大學夢,葛鑫起早貪黑地拾垃圾,曬得黝黑,體重又輕了幾斤。他兩個多月的辛苦沒有白費——8月上旬,撿來的垃圾送到廢品收購站,竟換來了一千多元。 但因為忙于撿垃圾,葛鑫錯過了辦理助學貸款的時間。泰興團市委相關(guān)工作人員獲悉后,立即與相關(guān)部門聯(lián)系,當即幫他解決了這一難題。 元竹鎮(zhèn)很多好心人也慷慨解囊。元竹派出所副所長朱文學和元竹鎮(zhèn)信用社負責人張國平在沿泰村辦事時聽說后,立刻趕到葛鑫家中,各自捐了五百元。村民們也開始自發(fā)捐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