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在泰興市黃橋鎮余莊村村民余書平的一間豬舍里,飄來陣陣酒糟的清香。一部分原本“無精打采”、趴著身子呼呼大睡的豬,條件反射似地站了起來,發出哼哼音。余書平笑著告訴記者,前面不遠處的幾名工人正在他家搬運剛出鍋的酒糟。“只要聞到出鍋的酒糟香味,這些家伙就來精神了。” 2004年以來,余書平建酒坊釀酒,用酒糟養豬,養豬產生的糞便制沼氣,用沼氣作燃料,建成了一條循環經濟鏈。他也因此成了當地有名的養豬專業戶,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他的養殖場每年出欄生豬400頭左右,加上釀酒的2萬多元收入,每年的總收入超過了10萬元。 受金融危機和甲型流感影響,從2008年下半年起,生豬價格一路下行,已接近養殖戶盈虧平衡點。“酒糟養豬降低了飼料成本,目前還能有少許的利潤。”余書平告訴記者,1頭豬從產出到出欄需要用350公斤飼料,如果吃酒糟的話,就能節約100公斤的飼料,相當于節約成本200元。按照余書平的規模,年出欄400頭豬,就能節約8萬元飼料成本。 他告訴記者,酒糟是大麥、玉米、稻谷、高粱等糧食作物經發酵處理和蒸餾后的糟殼,是一種十分廉價的飼料。然而,酒糟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和少量的酒精,它們經過高溫消毒后,與青飼料摻在一起,能有效殺滅飼料中的病菌。以酒糟和青飼料調配而成的飼料沒有任何添加劑。 酒糟養豬能賺錢,但技術、經驗的欠缺,也曾讓余書平栽了跟頭。2004年,他投資4萬多元開辦了釀酒作坊,并利用制酒后的副產品酒糟作為豬的主要飼料。余書平首批養了20頭苗豬,當年病死了6頭,虧本5000多元。 2005年起,余書平找來酒糟養豬方面的書籍和資料,刻苦鉆研,并積極參加當地組織的養豬科技實用技術培訓,向養殖戶討教養殖經驗。幾年下來,養豬技術日趨嫻熟,每年都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余書平并沒有就此滿足,“我要搞出一條自己的循環產業鏈”。今年初,余書平修建了一座沼氣池,將豬糞送入沼氣池發酵產生沼氣,解決了養殖場全年的煤氣開支,節約近800元的煤氣費。“豬糞入沼氣池發酵處理,還消滅了許多有害病菌。” 今年下半年,余書平將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同時還準備進一步延伸自己的產業鏈——用沼液養魚,“這樣不僅有利于改善魚塘的生態環境,還能降低生產成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