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葉桂華 通訊員 葉余華 蔡 艷)這些天,在泰興市泰興鎮雙進村,大學生村官陶立一有空就鉆進他的1畝試驗田,察看“黃金指”葡萄的長勢。這是他自籌1萬多元引進的葡萄新品種,他想為村民更新葡萄品種趟出一條路來。 雙進村是遠近聞名的葡萄村,有250畝無公害葡萄園。由于近幾年品種更新緩慢,村里葡萄銷售越來越難。陶立建議改良品種,但村民種植老品種多年,誰也不愿承擔這樣的風險。 “沒人愿意干,我先來!”陶立說,目前“黃金指”已開花,8月就會結果。 像陶立這樣的“80后”大學生村官,泰興市自去年7月份起先后選聘了116名。 “這些年輕村官頭腦靈活、觀念新穎,不少人在大學里就擁有一技之長。”泰興市委組織部一負責人說,他們走馬上任后,為泰興市新農村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涌現出了一批干事創業的典型。目前,這些“80后”村官每人都有自主創業計劃,如開發農村生態旅游業、興辦規模養殖場、打造農業知名品牌、幫助農民開拓市場等。 為了讓他們更好地發揮自身優勢,泰興市通過籌集創業基金、開辟小額貸款綠色通道、建立創業培訓基地等方式,幫助他們自主創業、帶頭創業,帶動一方百姓致富。 李曉東2007年從南京農業大學畢業后,到曲霞鎮印達村任村委會主任助理,挑水、種樹、豎電線桿、掃大街,他都干過。今年初,李曉東與其他村干部通過調研,自己入股2萬元,與村民們聯合成立了印達龍河灣林業合作社,組織農民抱團闖市場。在他的帶領下,該村上馬了400畝的大豆生產基地,引種優質品種“遼鮮一號”大豆。 秦勇去年從徐州師范大學體育系畢業,在溪橋鎮南殷村擔任村委會主任助理。去年,村里準備修一條近1000米長的水泥路,資金缺口10萬元。秦勇先后6次到一位企業老板家中“游說”,終于獲得資金支持。建設中,殷老漢家的銀杏樹成了障礙,秦勇連續3個晚上登門做工作。殷老漢被他的誠心所感動,終于點頭答應移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