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2005年初起,我市連續五年強力推進以紀委“掛牌督辦”,多部門聯動的環保專項行動。5年來,全市共掛牌督辦299個污染案件,整治2393家企業,關停1997家污染嚴重、治理無望的企業,投入治理資金7.93億元。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區域性、行業性環境污染問題得以解決,我市環境質量也明顯好轉,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指數位居全省前列,環境質量綜合考核指標達到省小康社會指標要求,被督辦的企業最終也嘗到了“甜頭”。 “這樣的環境才叫小康” 走在興化市戴南鎮的街頭,空氣清新,河水清澈。沿街層出不窮的不銹鋼企業標牌和不銹鋼大市場的指路牌提醒人們:這里是一個有1000多家不銹鋼生產企業、年產不銹鋼制品50萬噸的不銹鋼城。 然而,在5年前,這里可不是這樣。一位姓董的村民說,當時全鎮幾乎找不到一條可以灌溉的河,所有的河流都被不銹鋼酸洗廢水染黑了,氣味難聞。種出來的水稻發黑發黃,不能吃也不好賣,只好爛在田里。老百姓腰包鼓起來,但能喝的水卻沒了,只得花大價錢到城里買礦泉水。“錢是有了,可連水都不能喝,莊稼長不出,這是小康嗎?” 戴南的環境問題引起高度關注。2005年春節剛過,一部市環保局制作的,題為《污染還在繼續,我們仍需努力》的紀實錄像片引起市委常委、紀委書記陳國華的關注。 幾天后,我市成立了由紀委書記牽頭,監察局、環保局、檢察院、中級人民法院、公安局、工商局等20個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整治企業違法排污專項行動領導小組,陳國華任組長。這一舉措,在全省、全國都是首創。 領導小組對興化市戴南鎮不銹鋼酸洗廢水污染、重慶特殊鋼(集團)公司靖江鋼廠煙塵污染、泰興市金江化學工業有限公司廢水污染等十大環境污染問題,進行掛牌督辦,要求各市(區)紀檢、監察部門全力支持環保部門嚴格執法,實行領導掛鉤、分工包干責任制。 實施環保專項行動的第一年,戴南鎮先后拆除了512家企業的酸洗生產線,投資3000萬元建成兩座日處理1萬噸酸洗廢水的污水處理廠,投資1.2億元在污水處理廠周圍建成占地400畝的酸洗加工中心,對不銹鋼酸洗廢水進行集中處理,達標排放,F在,原先烏黑發臭的劣五類水正在向三類水、二類水轉變。 “我們戴南不僅有‘金山銀山’,還有‘綠水青山’,有這樣的環境才能算小康!蹦俏恍斩拇迕窀嬖V記者。 興化市廢橡塑市場,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廢橡塑集中加工區,加工企業共計420戶,涉及全市30多個鄉鎮。小型廢舊橡塑經營加工往往沿河而建,無污染處理設施,廢水直排、氣味熏人、環境臟亂。每年各級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均在10件以上,群眾來信來訪有40多起。西鮑鄉一村民說,整天在大垃圾場邊生活,呼吸的是臭氣,喝的是臟水,心情很不舒暢。 被列為兩級掛牌督辦案件后,通過五個多月的努力,興化市廢橡塑市場共清理廢舊橡塑庫料2.1萬噸,破壞洗滌池431個,處理設施269臺套,土地復墾510多畝。有75家企業轉產,有110家轉移至外地。 “紀委掛帥,查事查人” 紀委掛帥,這就意味著“不僅要查事,而且要查人”。 陳國華說,一些環保問題之所以長期得不到解決,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干部沒有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片面進行地方保護,對那些高污染的納稅大戶,有的睜只眼閉只眼,有的設法隱瞞、幫助說情,甚至阻礙執法。紀委牽頭,就是要從對領導干部政績的考核上,從環保機構的管理體制上,打破舊的政績觀,使干部樹立正確的科學發展觀,只有這樣,環境問題才能得到根本解決。 重慶特殊鋼(集團)公司靖江鋼廠長期煙塵超標排放,附近居民深受其害30多年,多年來,信訪件堆了老高。市環境監察局局長陳玉琴說:“我們曾檢查了很多次,責令企業整改,可效果甚微。當地有關部門考慮到它是老國有企業,‘下不了手’! 該廠2005年被列為“掛牌督辦”對象后,仍然以負擔重、效益差為由,拖延整改。市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專門約請靖江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談話,進行面對面的溝通,敦促整改。隨后約1個月,鋼廠即投入200多萬元,上馬了污染治理設施,多年頑癥,一朝破解。 興化市在2008年環保專項行動中,針對掛牌整治的小造紙污染反彈現象,在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的同時,還專門召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大會,對相關部門、鄉鎮、村的7名責任人進行了嚴肅處理。 多年來,全市先后立案查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2234件。各級紀檢監察組織對于屢查屢犯、拒不整改、污染嚴重的行為,嚴肅追究有關單位及負責人的責任,先后有10多名鄉科級以上黨員領導干部被紀律追究,8家違法排污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分別被刑事、司法或治安拘留。 記者注意到,今年,全市掛牌督辦案件總數只有10件,只涉及49家企業,較往年大幅減少!斑@是我們持續多年實施環保專項行動,對環境污染問題始終保持紀委掛帥的高壓態勢的結果!笔协h保局局長顧國祥說。 顧國祥說,今年的環保專項行動又增加了一項“回頭看”任務:對往年的掛牌督辦案件進行檢查,看整治達標問題是否反彈,曾經關閉的污染企業是否死灰復燃。對整治、督查和監管不力造成反彈的,將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部門聯動,污染難逃” 在環保專項行動中,工商、公安、建設、供電、銀行等20多個部門都參與其中,發揮了強大的聯動作用。 從2005年起,泰州工商局形成一個工作慣例:每年的環保專項行動動員大會開會明確環保掛牌案件后,第二天就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對涉及環保掛牌督辦的所有企業“一律暫緩年檢”。 同樣,公安部門限制對電鍍加工企業危化品申購,推動電鍍企業整治到位;法制部門加強對環境違法行為行政處罰案件的現場指導;供電部門積極配合做好對關停取締企業的強制斷電措施;建設部門對未經環保審批的建設項目一律不予發放建筑施工許可證;對環保部門申請的強制執行案件,法院及時執行到位…… “在當時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壓力下,環保部門執法遇到的困難可想而知。紀檢監察部門牽頭,促進各地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形成專項行動的合力。”陳國華說,“辦了幾百上千件案件,沒有誰來說情。這說明,在特殊時期,紀檢監察部門牽頭介入,環保部門的執法環境就會有比較大的改善,有利于環保部門放手執法、嚴格執法。工商、公安、建設等20多個部門聯動,使污染企業無處藏身,整改是唯一出路! 海陵區九龍鎮的酸洗行業廢水污染問題被列為2006年“雙十家”掛牌督辦案件之一,環保部門多次要求其停止生產未果。當年6月,市環保局與九龍鎮政府聯合工商、公安、供電、供水等部門組成60多人的執法隊伍,采取斷電、斷水、拆除相應生產設備等措施,對15家酸洗企業依法強制取締。 興化市環保部門與工商、質監、安監、公安等部門聯合執法,組成150多人的執法隊伍,對列為掛牌督辦對象的荻垛鎮小磷肥企業進行查封,強制拆除所有生產設備。當地政府適當補貼啟動資金,支持其轉產經營,30多年的老大難環境污染問題得到解決。 姜堰市通過包保責任、督查推進、吊銷執照、查封設備、強制斷電等措施,取締了蔣垛、顧高兩鎮的小砂粉企業75家。 泰州劍龍紡織有限公司污染處理設施老化,不能正常運行,廢水超標排放,對周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群眾舉報不斷。環保部門多次責令其停產無效。列為2008年掛牌督辦對象后,市工商部門暫緩對其年檢,銀行不予貸款。企業最后只得拆除了污染嚴重的染色生產設備。 “陣痛之后,企業嘗甜頭” “如果說最初的掛牌督辦是被推著走的話,那么,治理環境污染如今已深入人心,并正逐漸成為各地政府和企業的自覺行動!笔协h保局局長顧國祥說,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有沖突的時候,首先服從環境保護,目前已經成為共識。“比如,每年的招商引資項目審批都堅持環!黄狈駴Q’,幾年來,共否決200多個項目。” 環保專項整治行動使許多地方和企業在經歷了“掛牌督辦”的陣痛后,陸續嘗到了污染治理的“甜頭”。 泰興市金江化學工業有限公司污染物嚴重超標,被列為市級掛牌督辦企業后,該公司投入2200多萬元,摸索出了一條變廢為寶、從被動的末端治理向生產全過程減污的清潔生產之路。如今,企業的廢渣變成了飼料,廢氣變成了燃料,污泥變成了有機肥料。 金江公司副總經理武玉明說:“我們雖然投入2000多萬元治理污染,但我們每年從中獲得效益800多萬元。這樣算下來,3年就可以收回投資,企業還走上了一條前景更廣闊的循環經濟之路。如果不是掛牌督辦的推動,企業還真下不了這個決心,也找不到這么好的商機呢! 興化市九壽堂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產甲殼素產品,產生的廢水未經處理,長期蓄積在廠區東側的河道內,對周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2007年,該公司投入120萬元建成廢水處理設施,改造廢水收集系統,處理后的廢水部分回用到生產工序中,為企業節省了一大筆費用。 “現在看來,環境整治不但造福于百姓,也改善了投資環境。許多浙江老板考察我們的酸洗加工中心后,都說我們配套設施好,環境又好,爭著要來投資。”戴南鎮黨委書記馬元連說。目前,該鎮不銹鋼產業規模突破100億元大關,成為江蘇省“十一五”規劃中的“千億級不銹鋼產業集群”的核心區。 本報記者 孫飛 特約記者 孫建新 周煥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