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打擊非法集資宣傳周活動昨天啟動。
所謂非法集資,是以高息為引誘,通過親朋好友間相互介紹,以“能人”、“名企”或“高回報項目”名義吸收群眾資金,參與者大多損失慘重,甚至血本無歸。
去年,我市共發生涉嫌非法集資案件20起,涉案金額5.18億元;今年一季度,我市又發生涉嫌非法集資案件6起,涉案金額3468萬元。泰州銀監分局提醒市民,非法集資是違法行為,參與者投入非法集資的資金及相關利益不受法律保護。市民要提高警惕,堅決抵御高利誘惑,自覺遠離非法集資,主動舉報非法集資行為。

非法集資案高發 泰州銀監分局有關統計數據表明,去年,我市共發生涉嫌非法集資案件20起,涉及1171人。從所屬行業看,房地產業6起,金融業3起,農業1起,商業1起,工業1起,無業5起。從涉及地區看,全市各市、區都存在非法集資案件。 據市處置非法集資聯席會議辦公室工作人員姚存根介紹,當前,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持續影響,很多企業和個體經營者出現了資金困難。一方面,一些企業和個人為了尋求融資渠道,容易引發新的非法集資風險;另一方面,過去隱藏的一些非法集資活動因資金鏈斷裂,無法支付高額利息和本金,加速案件暴露。這些因素導致非法集資活動仍將呈現高發態勢。 在案件偵破過程中,非法集資者的身份難以確定,法人與自然人混同,資金運用沒有會計賬目,本金與利息難以確定,處理取證繁復,需要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犯罪分子手法也更隱蔽。他們往往與債權人單線聯系,以高利為誘餌要求保密,導致案發前,同村或同社區居民之間、夫妻之間、父子之間、兄弟之間均不知情,給司法機關的查處帶來困難。 目前,非法集資者把集資目標向農村居民、老年人群轉移。這部分人法律意識不強,風險防范意識薄弱,易受高息誘惑。這些人參與數額雖然不大,但都是多年辛苦積蓄,有的是養老錢,有的是看病錢,有的甚至是借款。案件發生后,雖然執法機關竭力追繳贓款,但群眾受賠率依然較低,很多群眾難以承受,有的家庭陷入困境和絕望。 此外,非法集資還為“討債公司”等社會邪惡勢力的滋生蔓延提供了土壤,影響了社會穩定。
高額回報是誘餌 非法集資之所以屢屢得逞,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以“高額回報”為誘鉺。 非法集資人以合法的外衣如出具企業工商執照、稅務登記證、司法公證等騙取群眾信任;或者利用親朋好友的關系拉攏群眾參與;或者用能人引領和利用名人代言虛假廣告的方式誤導輿論,欺騙群眾,拉人上鉤;或用短期兌現的方式,開始是按時足額兌現先期投入者的本息,然后“拆東墻補西墻”,用后集資人的錢兌付先前的本息,等達到一定規模后,便秘密轉移資金、攜款潛逃。 靖江市春燕化機配件廠是戴某于2000年12月投資開辦的個人獨資企業。近年來,戴某以經營之需為名,許以月利率2分至6分的利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862萬元。目前,戴某被判有期徒刑8年6個月,罰金人民幣30萬元。 2001年,鞠某租借泰興市鼓樓南路108號的三間門面,開了一家“珍珍百貨”。和善、大方,是很多人對鞠某的評價。2007年11月,鞠某突然“失蹤”,許多人開始驚慌失措地尋找鞠某的下落。至此,鞠某涉嫌非法集資的罪行才逐漸浮出水面。經查,鞠某以15%以上的高息攬得非法集資數額達到4190萬元,受害人數百人,其中有下崗工人,有政府職員,有個體工商戶。后來,鞠某被判處有期徒刑9年,罰金人民幣48萬元。 韓某,長得一副老實憨厚的模樣,原任興化市某農村信用社負責人,2005年被撤職。由于被撤職一事周邊村民并不知曉,之后,他用自制的“銀行存款憑條”和借條為單據,非法吸收存款336.5萬元。韓某被興化市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4年,并處罰金15萬元。 魏某在2004年4月至2006年7月間,以做工程、辦工廠、做生意為名,許以3%至5%的月息,向姜某、李某等20余人吸收資金上千萬元,再將所吸款項以月息10%至30%的高利轉借給白某、韓某、萬某等30余人,最后,資金無法收回。魏某被興化市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8年,并處罰金人民幣34萬元。此案為省公安廳掛牌督辦案件。 “為給腦癱的女兒治病,我從銀行取出4.5萬元積蓄,沒想到被歹徒搶走。鞠某知道后,多次登門勸我把房子抵押了,貸來的款放在她那兒,年息不少于15%。”在“珍珍百貨”對面開糕點店的陳師傅告訴記者,他被鞠某騙走33萬元。 而被韓某騙去8300元養老錢的六旬孤寡老奶奶得知真相后當場休克。一位準備結婚的25歲小伙子因被騙13萬元得了精神病,連父母都不認識了。 市公安局有關人士說,去年11月以來,全市公安機關共立案非法集資案件17起,涉案案值8200余萬元,偵破11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2人,挽回經濟損失3100余萬元,其中,案值1000萬元以上的案件3起,而幾乎所有非法集資活動都是以高息為誘餌的。
多部門聯手打擊 去年11月,我市已建立處置非法集資聯席會議制度,明確了聯席會議六項職責和公安、檢察、法院、工商、銀監等20個成員單位的工作職責。處置辦公室根據群眾來信來訪反映的案件線索,及時提請相關職能部門進行偵查,起到了“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和“打早、打小”的積極作用。 為適應當前非法集資案件高發的嚴峻形勢,有關部門將做好風險排查工作,對案件數量、性質、區域分布、發案特點、危害后果做到心中有數,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和新發案件的監測預警,及時進行風險提示,嚴格執行案件信息“不隔夜”報告和“即時報備”制度。今后凡是案件信息,不管是群眾舉報還是媒體披露,有關部門都必須在第一時間向市委、市政府報告,并及時向處置辦報備。工作失職,造成重大損失的,將嚴格問責。 當前,有關部門將重點關注房地產、農業、林業領域和以投資開發、民間借貸為名的非法集資活動,對重大、典型非法集資案件,做到快偵、快訴、快審、快判,提高結案率,力爭多挽回損失。 我市公安機關將繼續深入排查打擊非法集資犯罪活動,主要是非法借貸、標會、通過聯營入股或其他形式向社會公眾非法募集資金等違法犯罪活動;繼續深入排查打擊集資詐騙犯罪活動,主要是通過互聯網以購買基金、電子黃金、消費儲值等為名,實施的集資詐騙活動,以及以種植、養殖為名進行的集資詐騙活動。
“五不”忠告
“五不”忠告提醒大家增強自我防范意識,免受非法集資之害: 高息“誘餌”不動心。形形色色的非法集資活動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許諾高額回報。通過許諾高額利息或者分紅,誘使那些急于找到投資、賺錢門路的人上當受騙。因此,每當遇上諸如此類“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千萬得悠著點兒,也不能因為看到別人發了財眼紅,進而跌入欺騙者設下的陷阱。 老板“實力”不崇拜。不能為某些企業天花亂墜的自吹自擂所迷惑,即使有的企業當時確實很紅火,但由于市場、經營等方面的變數很多,“投資”風險無時不在,血本無歸都可能。 “官方”背景不迷信。在非法集資活動中,政府官員的參與或者假借官員名義、編造官方背景往往更容易蠱惑群眾。既讓人誤以為是官方行為,又給人以穩賺不賠的假象。因此人們要切記:“官員”未必就代表“官方”,有官員參與并不等于就是正規融資活動。 “合法”吸儲不大意。銀行、郵政工作人員的“合法”身份往往讓人深信不疑,極有可能給個別心術不正者假借代存、理財之名行騙的可乘之機。存款應該到銀行、郵政窗口,取得合法的存取憑證,而不要輕易交給個人。 熟人“熱心”不輕信。非法集資大多借助傳銷手段,由于多是親戚、朋友、熟人介紹、推銷,一方面,容易取得信任,另一方面,礙于面子也不便推辭。因此這種方式更容易在民間滲透,其危害面也更廣。因此面對熟人的好心和善意推銷,得多長個心眼兒。
“五招”辨識
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所謂的“投資機會”,卻實在無法判斷是否是非法集資,應當如何辨別?記者就此請教了有關專家。專家表示,有五招可以簡單分辨: 一是對照銀行貸款利率和普通金融產品的回報率是否過高。多數情況下明顯偏高的投資回報很可能就是投資陷阱。按照我國相關規定,超過國家規定貸款利率4倍以上的不受法律保護,這可作為判斷回報是否過高的參考。廣大投資者和居民一定要增強分辨能力,不要相信“免費的午餐”。 二是通過政府網站查詢相關企業是不是經過國家批準的合法的上市公司,是不是可以發行公司股票、債券。如果不具備發行、銷售股票、出售金融產品以及開展存貸款業務的主體資格,就涉嫌非法集資。如不法分子以“證券投資咨詢公司”“產權經紀公司”等為名,推銷所謂即將在境內外證券市場上市的股票,可通過政府網站查閱是否已經批準發行等。 三是通過查詢工商登記資料,查明相關企業是否是經過法定注冊的合法企業,是否辦理了稅務登記等。如果主體身份不合法、不真實,則有欺詐嫌疑。 四是一些影響較大的非法集資犯罪,相關媒體多會進行報道。要通過媒體和互聯網資源,搜索查詢相關企業違法犯罪記錄,防止不法分子異地重犯。 五是對親朋好友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建議和反復勸說,要多與懂行的朋友和專業人士仔細商量、審慎決策,防止成為其發展下線的目標,不要盲目聽從。 業內專家建議,社會公眾在日常投資理財活動中,一是要有文字的協議,包括一些聯絡電話、地址;二是要注意保留原始證據,沒有文書的肯定是不牢靠的,一些相片、錄像、錄音、電話、地址等要盡量保全。
各地舉報電話
泰州市 86321410(泰州市公安局經偵支隊) 12315(泰州工商行政管理局) 86392806(泰州銀監分局) 海陵區 86323239(公安分局) 高港區 86966300(公安分局)、86966121(財政局) 靖江市 84815808(公安局)、84820827(銀監辦) 泰興市 87633010(政府辦)、87955136(公安局) 姜堰市 88869694(政府辦)、88279469(公安局) 興化市 83239866(公安局)、83261106(人民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