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大凡到了古稀之年,一般人也就安心養老了。可在泰興市橫垛鎮東雁嶺村,有一位老人偏偏不服老,在74歲那年,他自籌資金辦起了一家服裝廠,踏上了自主創業之路。 這位老人叫吳錦文,原來在鎮政府擔任文書,退休后有固定的退休金。 老人有3個兒子、3房媳婦,人人都有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哪家有好吃的,都少不了老人一份,逢年過節,3家更是爭著“搶”老人。按理說,老人應該知足,安享晚年了。 可村里一些情況讓老人深感不安。橫垛屬黃橋革命老區,經濟基礎薄弱,村里的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守的都是中老年婦女。俗話說“窮口岡喪,富燒香”。中老年婦女閑來無事,難免“拉呱”這家長那家短的,由此引發了一系列鄰里糾紛、婆媳矛盾。村干部整天跟著當“消防員”。 2006年底,吳錦文老人向3個兒子提出:“要辦一個廠,組織村里的中老年婦女致富。”3個兒子、3個兒媳一致反對:“您多大啦?74了,還折騰什么?”但老人意志堅定。 考慮到三兒子夫婦倆在服裝企業工作多年,會縫紉技術,有加工訂單,吳錦文老人最終決定辦一個服裝廠。他拿出攢下的5萬元,從7臺縫紉機10名工人起家,租下一間小廠房開始創業。 2007年,老人又多方籌資近20萬元,建了400多平方米的標準廠房,添了70多臺縫紉機,擴大生產規模。如今,企業已由當初的小批量生產變為產供銷一條龍,產品遠銷美國、日本等7個國家和地區,吸納了80多名農村婦女就業。 這些農村婦女,既照顧了家庭,又掙了收入,月工資高的一千四五百元,低的也有八九百元。更重要的是,人人有事干,個個有奔頭,村里的家庭關系、人際關系更和諧了。 有人對吳錦文老人的行為不解:到底圖什么?老人哈哈大笑:“不圖錢,不圖財,要給子孫留下一筆精神財富!這就是:破除‘窮自滿’,克服‘等靠要’,靠創業改變家鄉貧窮落后面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