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先天性缺陷,27歲的他身高只有1.3米。大半年來,在他手上接受康復訓練的腦癱和肢殘幼兒近20名。“5·17”助殘日前夕,記者在泰興殘疾人康復中心見到了陳紳這位特殊的康復訓練醫師。 昨日下午兩點半,有十多名家長將小孩送到康復中心。陳紳和同事將孩子們抱上相應的器械,翻身、伸腿、彎曲再“拉”直……每一個動作都重復好幾遍。40分鐘后,陳紳費力地將小孩抱下來,扶著他們一步一步地學走路。“很多腦癱兒童剛進康復中心時都不會走路,有的甚至連爬都吃力。”陳紳指著一虎頭虎腦的男孩說,這孩子已經4歲了,因為腦癱幾乎不會走路。兩個多月來的康復訓練,小孩已能獨立走上一兩步了。 陳紳出生在泰興一個普通的家庭。在他兩歲左右,家人發現他比同齡孩子小,到醫院檢查,確診為先天性軟骨發育不良。醫生說,這種疾病的特征是骨骼發育畸形,身材矮小,且治愈率不高。為看好這怪病,陳家幾乎用光了積蓄。 “你幾歲啦?先上幼兒園吧。”陳紳上小學時,老師的一句話讓他委屈得眼淚直打轉。陳紳學習刻苦,每門功課成績也不錯。2001年,高中畢業的陳紳考取了南京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大學畢業后求職,陳紳卻屢屢碰壁。一家醫院面試后毫不避諱地說,你的成績、業務都不錯,就是很矮,不想要。 泰興殘聯領導熱情地接待了他。2008年9月的一天,泰興殘聯兩位理事找到陳紳,告訴他,市政府將在市區開設一家殘疾人康復訓練中心。這讓陳紳高興得徹夜難眠。經過一個月的培訓,陳紳正式上崗了。做了大半年的康復治療師,在腦癱兒童家長的眼中,陳紳言語溫和,從來不發脾氣。來這康復訓練的孩子,很喜歡這個“小個子叔叔”。 陳紳說,自己是殘疾人,對這些孩子的遭遇,他感同身受。令陳紳欣慰的是,康復訓練中心開辦才大半年,至少有6名孩子在他的耐心訓練下,能獨立行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