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在泰興市廣陵鎮木行村,村民們津津樂道地談論著一個月內發生的兩件事:一是6名村干部先期籌資20多萬元,搞起了512畝的冬棗、馬鈴薯高效農業種植;另一件事是村干部們牽頭成立了思遠農民經濟合作社,將200多戶農民的經濟作物納入統一管理。 “不僅在木行村,現在,我們所有村干部的積極性都很高。”鎮黨委書記趙培林說,今年初,廣陵鎮制定了村級干部規范化管理實施辦法,同時圍繞三個文明建設和招商引資、高效規模農業、林業綠化、信訪維穩等工作,出臺了目標管理考核和重點工作考核細則,全部與績效工資、評先等掛鉤。“正是這些考核新機制激發了村干部的積極性。” 趙培林告訴記者,農村稅費取消后,村干們再也不用為催糧收稅費神了,主要精力放到了帶領村民致富和建設公益事業上。去年,泰興市推行村干部報酬公職化管理,并統一為村干辦理養老保險,解決了村干的后顧之憂。村干們做的事情不一樣了,待遇有了提高,管理考核辦法也必須隨之改變。 在廣陵鎮,以往,村干工作做得不好,至多只是面子上過不去。現在,該鎮村干規范化管理實施辦法對不稱職村干有了嚴格的退出機制。比如,連續兩年崗位目標責任制考核在全鎮同職務人員中列末位的,或連續兩年民主評議“不稱職”票占三分之一以上的,經組織考察確認后勒令“下崗”。去年該鎮試行此辦法期間,就對1名村干實行引咎辭職,4名村干被給予警告、嚴重警告等處分。 與此同時,該鎮村干規范化管理實施辦法還鼓勵那些德才兼備、致富能力強的人才擔任村干。廣陵鎮共有17個行政村,在職村干120多人,換屆選舉時常常出現“強村能人多、沒位置,弱村有位置、缺能人”的現象。該鎮在全鎮范圍內“海選”,選調創新實干、年輕有為的村干部到經濟薄弱村任職。 41歲的大專生朱國富頭腦靈活,經營過影劇院和敬老院,在“海選”中脫穎而出。去年,該鎮經濟薄弱村季圩村“一把手”空缺。于是,鎮黨委將朱國富下派到季圩村任支部書記。半年來,朱國富帶領村民們修路建橋,發展規模種植,各項工作都有了較大起色。 此外,該鎮還對250多名退職村干部與在職村干實行同步管理,分別設置致富崗、宣傳崗、綜治崗、監督崗等,讓退職村干定責上崗,并與工資待遇掛鉤,使新老村干擰成了一股繩。 趙培林說,現在,村干抓工作已由過去的“被動抓”變為“主動抓”,各村工作出現了你追我趕的局面。僅高效規模農業這一塊,今年1至3月該鎮就新增6000多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