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亞明 公鵬 建明 紀剛 記者 國梁)最新統計資料顯示,近3年來,在新農村建設投入不斷加大的情況下,泰興市蔣華鎮累計化解村級債務700多萬元,村級債務總額下降六成多;而村集體總收入800多萬元,同比增長五成以上。 “蔣華鎮的探索具有示范意義!笔形r工辦負責人介紹,省委農工辦已將蔣華列為 “農村集體財務規范化管理示范鎮”,總結推廣其做法。 本著 “宜工則工,宜農則農”的原則,依靠發展來化解村級債務、增加集體收入,是蔣華鎮的一大特色。毗蘆村原是當地有名的 “窮村”,有上百萬元的歷史債務包袱。近幾年來,該村一班人充分發揮緊鄰省道的優勢,狠抓招商引資工作,先后招引14家企業落戶,不僅還清了所有債務,每年還凈增集體收入100多萬元。清水、三橋、崇福、宋橋等村則因地制宜,發展蘑菇種植、水產養殖、食用菌培育等高效農業項目,高效農業面積占農田總面積的45%以上,實現了 “村集體增收、農民致富”的目標。去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100元,比上年凈增1148元。 規范財務收支,是蔣華鎮創新農村集體財務管理的核心。該鎮明確規定,村級財務一律由鎮經濟服務中心代管,村級收入最遲在次日必須入經濟服務中心賬;凡需撥付資金,在各類手續齊全的情況下由鎮分管負責人審批后方可劃撥;報支票據當月結報,經民主理財小組成員審核后方可入賬,堅決杜絕 “白條”現象。村級結報員只可留備用金1000元,一旦發現超限額庫存和現坐收坐支行為,或有集體資金不入賬,從嚴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