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銀質人形鎖片,“人”的肚兜上刻有“長命百歲”4個字,背面刻有一只小馬。這是揚州人崔登發的珍藏。鎖片原本是一對,他和孿生弟弟各持一只。50多年前弟弟被人抱至泰興,至今杳無音信,崔登發常常對著鎖片嘆息。 崔登發和弟弟生于1954年10月25日,當時家住揚州大東門附近。其弟1歲左右時,他們的父親在揚州黨校學習,認識了一位30多歲姓李的退伍軍人。李先生是山東人,他的愛人是泰興人,夫婦倆不能生育,抱養的一個女孩已經8歲,但他們一直想要個兒子。崔登發聽父親說,當年李先生見他家生了一對雙胞胎,便跟他父親協商,想抱養其中一個。由于他已有三個哥哥,一個姐姐,父親考慮再三便答應了。李先生給他的弟弟起名叫“李明忠”(音),小名“忠忠”。 崔登發說,弟弟被抱走后奶癮較重,哭鬧得厲害,李先生夫婦經常把他送回來。他依稀記得三歲時跟弟弟一起玩的情景。一天夜里,李先生夫婦差人送給父母一封信。第二天,他母親洗衣服時不慎把信泡爛了。當天,他父親找到李先生的住處,見屋子已收拾一空,房東說李先生搬到泰興了。之后,他父親去派出所查詢,得知李先生一家的戶籍的確已遷往泰興。 李先生夫婦離開揚州之前,他們兩家經常走動。崔登發說,李先生夫婦還帶他姐姐到泰興玩過,當年李先生愛人的娘家在泰興大戲院附近,只是他姐姐記不清具體位置,只知道那時到大戲院看過戲。20年前,他父親病重期間希望能見上“忠忠”一面,他姐姐曾去泰興尋訪過弟弟,但泰興大戲院一帶已經拆遷。2005年,母親臨終前,囑托他一定要找到弟弟。2006年,他和姐姐再次前往泰興,但依然沒找到弟弟。 崔登發說,近年來,每當看到媒體尋親的報道,就會勾起對弟弟的思念。他希望弟弟或其家人看到報紙后,能跟他聯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