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是糧油加工大國,加工企業和加工點20多萬家。西橋集團研發出了被譽為新一代磨粉機“心臟”的新型磨輥,結束了我國高價從國外進口的歷史,有望提升我國糧油加工機械的整體水平。
磨粉機是糧油加工的關鍵設備,磨輥則是磨粉機的“心臟”,其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磨粉機碾磨的效果。而低硬度、高耐磨新型磨輥的制造技術,一直被國外廠商壟斷。近日,位于泰興市張橋鎮的江蘇西橋集團通過自主創新,一舉突破了技術難關。 3月6日,這一新產品通過了中國糧食行業協會等權威機構的技術鑒定。結論是:該產品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有望提升我國糧油加工機械的整體水平。 “我國是糧油加工大國,大大小小的糧油加工企業、加工點有20多萬家。由于沒有掌握核心技術,我國的糧油加工機械整體水平不高,僅磨粉機制造就落后發達國家至少20年。規模糧油加工企業一直依賴從國外進口磨輥。因此,在利潤分配上,人家吃的是‘肉’,我們喝的是‘湯’。”西橋集團董事長袁瑞林說。 目前,西橋集團是國內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磨輥生產企業之一,技術一直居國內領先水平。2005年起,該集團下決心攻克新型磨輥技術難關,并專門成立了研發小組,聯手上海大學、燕山大學、沙鋼等展開技術攻關。 磨輥質量的好壞,關鍵在材質配方。集團經過兩年多的反復研試,最終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材質配方,即在保留傳統磨輥鎳、鉻、鉬配方元素的基礎上,添加釩、鈦合金。在生產工藝上,該廠也大膽革新,設計了自動化定量雙頭澆注系統,并對毛坯進行合理熱處理,消除鑄造應力。 經權威機構檢測,與傳統磨輥相比,這種新型磨輥的耐磨性提高30%以上,比國外同類產品還高出8%,出好粉率提高1.5%以上,磨輥生產合格率則由過去的80%提升到98%。 西橋集團總經理袁衛東算了這樣一筆賬:一個日產200噸的面粉廠,使用這種新型磨輥后,每年可節電4.6萬元,出好粉率可增加差價效益6萬元,再加上換輥次數、停產返修頻率減少等因素,全年可增收15萬元。如果全國3000家日產200噸以上的面粉廠都使用這種新型磨輥,一年可增收4.5億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