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泰興市農產品加工園區與農發行泰州分行、江蘇銀行泰州分行及泰興誠信小額貸款公司簽訂銀企合作協議,3家金融機構合計授信3.1億元,支持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 “農產品加工附加值低,對地方財稅的貢獻份額不大,但我們仍然要‘倒貼錢’建設農產品加工園區。與3.1億元信用貸款相配套,今年泰興財政將安排1000萬元引導資金,用于農產品加工項目貸款貼息和招商引資。”泰興市委書記張兆江說。 “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薄弱環節在農村,最大的難點是農民增收。2008年泰興農民人均純收入7300元,距離8000元小康目標值尚有一定差距。”張兆江認為,建設農產品加工園區,就是通過龍頭企業(項目)帶動和市場銷售拉動,確保農業持續增效、農民穩定增收,力爭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內達小康,2012年突破1萬元,2020年達1.8萬元。 據了解,泰興市農產品加工園區以省道古高路為軸線,依托省內四級航道西姜黃河、宣堡港,東至姜八公路,西至寧靖鹽高速公路,規劃面積7平方公里,包括果蔬加工區、糧油加工區、畜禽加工區、商貿服務區、市場交易區、倉儲物流區、公用碼頭區、商務辦公區等8大功能基地。 “園區建設采用‘政府主導,財政引導,市場化運作’的模式。”泰興市農產品加工園區管委會主任黃宗岳介紹,除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加大“三農”投入機遇,爭取信貸支持外,目前,園區新源投資有限公司已與上海青浦、阿聯酋迪拜等國內外多家投資公司達成合作協議,采取BT(投資—轉讓)、BO(投資—經營)、BOT(投資-經營-轉讓)等形式,建設公用碼頭、道路綠化、保鮮冷藏中心、倉儲物流中心、污水處理工程等基礎設施,年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將超過1億元。同時,積極加強與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省農科院等單位的合作,建設“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中心”“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等公用科技服務平臺,為入園企業(項目)提供技術支撐。 “定位于創建國家級農產品加工示范園區、省級特色農業產業化園區,入園企業(項目)必須達到投資強度大、技術含量高、市場容量大的要求,堅決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黃宗岳說,對2000萬元以下項目不單獨供地,由園區建設食品級標準廠房,滿足中小企業(項目)入駐。目前,已敲定總投入4500萬元的弱筋小麥專用粉項目、6000萬元的家禽飼料深加工項目和5800萬元的銀杏果葉深加工項目,其中銀杏果葉深加工項目依托中國醫藥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的技術優勢,由廣東客商投資,面向電腦操作人員、公司白領等特定人群,開發具有防輻射的保健食品,該項目為國家“863”計劃重大創新項目,填補了國內空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