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丁險峰 張鳳軍 記者 常國梁) “3·15”前夕,記者從質監部門獲悉,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確定的全國“質量興市”對口交流計劃,作為全國 “質量興市”先進縣 (市),泰興市已與四川省什邡市結成對子,向其輸出有關 “質量興市”方面的經驗。這是國家質檢總局推進東西部結對幫扶的新探索。 “給錢、給物是一種淺層次的‘輸血式’扶貧,而幫助西部欠發達地區提升質量管理水平,是高層次的‘造血式’扶貧。”泰興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王堅告訴記者,該市每年除向什邡市有關方面提供8至10萬元的援助外,著重向其輸出“質量興市”方面的新理念,以質量提升縣域經濟核心競爭力。 “‘創名牌,保增長’是泰興 ‘質量興市’經驗的核心所在。”王堅介紹,近年來,泰興共創中國名牌4個,中國馳名商標2個,省級名牌產品26個,省著名商標25個,名牌產品數量居蘇中各縣 (市、區)之首,名牌產品銷售收入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收入的比重達38%。 “政府推動是創名牌的有力舉措之一。對創成名牌的企業,泰興市財政都給予一定的獎勵,其中中國名牌重獎30萬元。”王堅說,作為西部欠發達的什邡市,更要強化政府推動。 “一流企業做標準,末流企業造產品。”王堅介紹,泰興有6家企業參加了產品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牢牢掌握了行業 “話語權”;有156家企業的產品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在國際性競標中占據了 “制高點”。 “泰興的相關企業將指導什邡市同類企業,等同采用國家標準或國際標準,增強其產品競爭力。” 西部地區農業經濟占相當大的比重,但農業標準化卻相對落后。這幾年,泰興制定修訂農產品地方標準28個,建設國家、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8個,有機食品基地2個,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達20萬公頃以上。“標準化提高了農業的比較效益,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王堅表示,將有針對性地指導什邡市開展農業標準化試點工作,增加當地農民收入。 此外,泰興還將在什邡市推行卓越績效、零缺陷等先進管理模式,夯實質量管理基礎。 據了解,除泰興外,我省的南京市浦口區、揚州市邗江區、常州市武進區及無錫的江陰市也與青海省、四川省有關縣 (市)結成對子,幫助對方開展 “質量興市”工作,推行 “造血式”扶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