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企業(yè)屬勞動密集型企業(yè),為趕訂單,加班加點是常事,相對其他行業(yè)來說,員工跳槽頻繁。但在泰興市橫垛鎮(zhèn),有一家私營服裝企業(yè),3年來,110名員工中沒有一人辭職或跳槽,外貿(mào)服裝出口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員工收入翻了兩番,上繳稅收增長了15倍。今年開春以后,又有28名新員工慕名加盟。 這家私營企業(yè)就是泰興市華翁服裝廠。說起其中的奧秘,業(yè)主翁正泉坦言:“你把心掏給員工,員工也會把心掏給你。” 該廠員工大多數(shù)是中青年婦女,其中30名女工的孩子上小學,18名女工的孩子上幼兒園,由于經(jīng)常加班,中午孩子接送、吃飯成了她們的“心頭之患”。翁正泉知道后,在集鎮(zhèn)學校附近租房辦起了員工子女“驛站”,免費供應午餐,不僅讓孩子們吃飽,還注意葷素搭配、營養(yǎng)均衡,孩子們反映:“比家里吃得還好!”下午放學,離員工們下班還有1個多小時,翁正泉又特地聘請了兩位教師輔導孩子們做作業(yè),帶幼兒做游戲。員工顧曉玲告訴記者:“今年開春,在蘇南一家服裝企業(yè)的親戚鼓動我外出打工,我說什么也不愿意。翁廠長替我們想得周到,在家既賺了錢,又照顧了家庭,孩子的學習還不耽落,到哪找這樣的好事?” 除此之外,為增加員工家庭收入,翁正泉還別出心裁地推出了員工親屬“副崗”。對在一線任勞任怨、工作時間相對較長的員工,照顧一名年齡偏大、無技術特長的親屬,進廠從事剪線頭、訂紐扣等“副工”。目前,已安排23名員工親屬進廠做“副工”,月工資1000元左右。官垛一組的王平方,現(xiàn)年57歲,去年婆婆患了胃癌,家庭困難,照顧進廠做“副工”后,非常珍惜這份工作,經(jīng)常將服裝帶回家起早帶晚加工,一般月工資1200元,最多的一個月1900元。 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fā)后,華翁服裝廠也受到一定影響,但138名員工與企業(yè)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向一處使,保證大客戶交貨期,以信譽和質(zhì)量贏得了客戶的信賴與支持,上半年的加工訂單已排滿。“我們保證上繳國家和地方的稅收一分不少,員工收入一分不降。”翁正泉信心百倍地表示。 省社科院經(jīng)濟研究所所長、泰州分院院長葛守昆研究員認為,私營業(yè)主翁正泉這種“以人為本”的辦廠理念彌足珍貴。在當前企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營面臨諸多困難的情況下,對員工除了物質(zhì)上的激勵外,還要多些類似翁正泉式的人文關懷,這樣才能“留人更拴心”,同舟共濟渡難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