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2008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名單”經國務院第47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正式公布,泰興市第一建筑安裝工程公司鋼筋工張祝紀名列其中。 1984年6月,高中畢業的張祝紀進入泰興一建公司當起鋼筋工。鋼筋制作、綁扎,在外人看來很簡單,但要確保制作一次到位、無誤差卻不容易。張祝紀從基礎理論學起,利用業余時間“啃”完了《鋼筋工實用手冊》《機械原理》《建筑識圖》《結構力學》《焊工》等專業書籍,熟練掌握了鋼筋翻樣、制作、綁扎及電焊工應知應會的理論知識。為盡快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技能,他常常在別人下班后,一個人悄悄來到加工棚,找來一堆廢鋼筋頭,彎了直,直了彎,反復操練,雙手磨出了血泡也全然不顧。 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建筑領域扳制螺旋箍筋都是手工制作,既費力耗時,又質量不高。怎樣才能提高扳制效率和質量,張祝紀陷入了沉思。在一次使用卷揚機的過程中,轉軸牽引鋼絲繩的方式,突然激發了張祝紀的靈感。他想,卷揚機的轉軸能把鋼絲繩繞成一個個圓圈,扳制螺旋箍筋時,能不能也制作一個圓形固定模型,實行環繞制作呢?于是,張祝紀制作了一個比螺旋箍筋直徑略小的圓形模型,焊接固定后,將線材圍著模型繞成一個螺旋箍筋,拿到工地上使用后,效果很好。如今,這種“螺旋箍筋環繞制作法”已在建筑領域廣泛推廣使用,創造了不菲的經濟效益。 20多年來,張祝紀通過不斷探索,研制出技術革新成果10多項,參與建設的工程主體結構均為優良,其中1項獲國家級“魯班獎”,4項獲省級“揚子杯”獎。 “這次張祝紀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是對一線工人技術創新的肯定,打破了‘當工人沒有出息’的傳統看法,也為如今很多苦尋崗位的大學生拓寬了就業思路。”泰興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人事局局長肖榮說,我國是制造業大國,大量具備“一技之長”的技能人才是制造業發展的堅實基礎,在“知識與技能并重”的時代,當個好工人,未嘗不是種明智的選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