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天從市委農工辦了解到,去年我市行政村農民人均純收入排名揭曉。“人均萬元村”達到117個,“人均萬元鎮”實現了零的突破,達到4個。 農工辦副主任姚燦華說,2008年是我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較快的一年,這一年我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338元,增幅列全省第二名。全市涌現“人均萬元村”117個,靖江23個,泰興32個,姜堰13個,興化37個,海陵9個,高港3個。而2007年全市只有52個村人均收入過萬元,靖江6個,泰興11個,姜堰7個,興化22個,海陵6個。一年中,“人均萬元村”總數翻了一番還拐了彎。此外,我市首次有了“人均萬元鎮”,興化市的戴南鎮和張郭鎮、靖江市的新橋鎮、泰興市的七圩鎮,人均純收入均突破1萬元。 據了解,人均收入過萬元的村多為工業經濟起步較早,工業基礎雄厚的工業“億元村”。戴南鎮永豐村村辦企業上世紀90年代初便初具規模。2005年,工業產值10億元,人均收入達1.2萬元。2008年有一定規模的企業超過30家,工業產值超過15億元。部分億元村誕生了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知名企業,泰興市泰興鎮的南殷村擁有國內減速機行業的龍頭企業江蘇泰隆減速機股份公司,靖江新橋三太村則有江蘇光芒集團,九龍界溝村有江蘇明星減震器集團。 “人均萬元村”大多是依靠挖掘自身優勢,通過大力發展商貿流通業、高效農業等,致富一方百姓。海陵區京泰路街道的許鄭村臨近溫泰小商品市場、蘇中批發城,他們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積極向餐飲、裝卸運輸、衛生保潔等為主的市場服務轉移,全村從事運輸、餐飲等服務項目的人數超過200人,房屋出租戶300余戶,村民收入每年增長10%以上。靖江市新橋鎮德勝村共有650戶2200多人,村里鼓勵村民自主創業,近400名村民在本地及外地辦廠、跑營銷、做生意,去年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076元。靖江市馬橋鎮的徐周村和靖城街道的井興村引導村民向土地要效益,徐周村成了遠近聞名的“葡萄村”,井興村利用豐富的水面資源,發展菱角種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