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黃橋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通過省級專家論證。此次規劃范圍為黃橋鎮區,其中0.61平方公里的老鎮區為規劃重點保護核心區,包括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古鎮格局、傳統風貌保護與延續、文物古跡保護等方面,充分彰顯黃橋“古”和“紅”兩大特色。 黃橋是一個千年古鎮,同時又是一個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歷史名鎮。鎮內現有明清古民居建筑群、通如靖臨時行政委員會舊址(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新四軍蘇北指揮部舊址(原黃橋中學工字樓)、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三縱隊司令部舊址(嚴復興樓)、黃橋戰役支前委員會舊址(何氏宗祠)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牛皋洗馬池、顧孝子墓、福慧寺、何御史府、丁文江故居等15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今年2月1日,泰興市委新春首次常委(擴大)會決定,將黃橋作為泰興的城市副中心重點建設,力爭經過5至10年的努力,把黃橋建成城區人口達18萬、面積達18平方公里的小城市。為避免小城市建設過程中大拆大建、破壞歷史文化遺存的現象,黃橋鎮黨委、政府委托國內在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方面頗有建樹的紹興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了《黃橋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 據了解,黃橋鎮將嚴格按照《規劃》,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做到歷史文化保護與城市開發規劃同步推進,對部分遭破壞損毀的歷史遺存實施搶救性修復,啟動建設裕泰和茶葉店、韓秋巖故居、何御史府、中將府等6大景點,對珠巷、米巷等古巷道實施“修舊如舊”,籌建黃橋名人館,重點實施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擴容改造等。 泰興市委、市政府對黃橋歷史文化名鎮的保護與開發也將給予重點支持,3年內每年安排不少于600萬元,用于有關項目的配套或貼息,著力打響黃橋紅色旅游和全國歷史文化名鎮品牌。 東南大學教授朱光亞、江蘇省規劃院總工程師黃富民、蘇州市規劃局總規劃師相秉軍等專家建議,在保護古鎮形態、歷史遺存的同時,也要重視黃橋燒餅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和傳承,提高黃橋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