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橋將成泰興副中心 與主城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5至10年內,面積達18平方公里,人口達18萬 2月1日,上班第一天,泰興市委召開新春首次常委(擴大)會,按照統籌城鄉、統籌沿江與黃橋老區協調發展的總體要求,決定把黃橋鎮作為城市副中心,與主城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力爭5至10年內,將黃橋建成人口達18萬、面積達18平方公里,集工貿、旅游、文化為一體的蘇中新城。 黃橋鎮是著名的革命老區,也是泰興東部地區12個鄉鎮的經濟、商貿、文化中心。但由于歷史的原因,黃橋鎮作為東部“中心”的輻射、帶動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影響了黃橋老區60萬人口全面達小康進程。 為此,泰興市委決定,從今年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從土地凈出讓金、城市建設維護稅返還、優先安排小城市用地指標、路網(公共交通)建設適度傾斜、服務業發展引導基金切塊扶持、新增營業稅返還、設立旅游開發專項基金等方面,著力完善黃橋作為城市副中心的配套功能,增強其對東部地區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城市副中心建設離不開產業作支撐。泰興將用足黃橋鎮作為“全國改革試點鎮”的優勢,淡化區劃觀念,突破行政“柵欄”,引導產業向黃橋工業園區轉移,生產要素向黃橋工業園區集聚,3年內投入10億元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機電、樂器、農副產品深加工、紡織等10個“園中園”,引進100個千萬元以上項目,實現經濟總量超百億的目標。與上海鐵路總局和新長鐵路公司對接協調,確保年內開通黃橋火車站貨站,增強對外招商引力。 與此同時,充分挖掘黃橋鎮“古”和“紅”的資源,重點實施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改造工程,修復牛皋洗馬池、何御史府、明清古民居建筑群、裕泰何茶葉店等一批歷史古跡,籌建黃橋名人館,把旅游業、服務業與城市建設有機結合,力爭2至3年內建成全國旅游名鎮和國家4A級旅游景區,使黃橋鎮服務業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占比明顯提高,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