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泰興市姚王鎮十里甸村占地300畝的江蘇永興生態農牧有限公司正式投入生產。剛從美國、法國“嫁”來的首批1500頭美系杜拉克和法系大約克原種豬,在這座花園式養殖場里“安家落戶”,它們的“身價”高達300萬元。 穿上養豬場提供的一套消過毒的外衣后,記者才被 “特許”進入繁殖區。剛推開豬舍的大門,一股熱浪撲面而來,門后的自動溫度控制器上顯示的溫度為12.9度。記者看到,一棟豬舍共分隔成55個小間,每間分別養殖了一頭公豬和5頭母豬,并分別安裝了自動喂料、喂水系統和自動噴霧消毒器。墻上裝有可以隨著溫度高低而自動調節的卷簾,屋頂裝有恒溫空調。由于養殖全部是智能化,這1500頭 “外賓”只配備了3名飼養員。 據十里甸村黨支部書記張志偉介紹,去年2月,該村在外經濟能人顧群等四人合股投資2500萬元,回鄉創辦了永興公司,建設了這座建筑面積2.6萬平方米、綠化面積5萬平方米的養豬場。場內統一配備德國、荷蘭全自動養殖設備,實行全機械化養殖。 據了解,該養殖場分為種豬區、產仔區、保育區、育肥區和生活辦公區,豬舍根據歐美風格設計,科技含量較高,每個豬舍間都通過種草、栽花來進行隔熱,廠區的綠化率不低于30%。 “豬群的配種懷孕、分娩、保育、育成,采取工廠流水線方式,達到了江蘇第一、全國領先、世界先進的水平。”仔豬斷奶28天后,就到育肥區保育49天,2個半月就可以出欄。公司總經理蔣一平說,預計養殖場年生豬出欄量達3萬頭,年產值可達6000萬元。 為了做到生豬的糞便零排放、無臭味,確保生產出優質、生態的豬肉,育肥區采用日本生物發酵床技術,不但可以降解豬的排泄,而且還就地轉化為菌體蛋白、維生素、氨基酸等有益的物質,并被豬直接食用。在繁殖區,該公司建立了一個1500立方米的沼氣池,豬糞全部用于沼氣發電。 蔣一平表示,今后,該公司將以“公司+農戶”的形式,引導養殖戶進行品種改良,以增加農民收入。同時,還將對養殖場產出的生態豬肉進行開發利用,努力形成智能化、生態化的生豬養殖產業鏈。 “永興公司養殖場投入使用后,是泰州最大的智能化生豬養殖基地!碧┡d市發改委主任林楠說,該市是全國有名的生豬養殖大市,但由于品種落后、生產原始,所產豬肉脂肪多,瘦肉、出欄率低,降低了農民的養殖積極性。永興公司的落戶,將能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推動該市甚至泰州生豬養殖業的革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