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確定了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第二批項目。該批項目共有17個。 “非遺”保護聽起來專業性很強,其實是我們大家的事,個人和單位都可以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項目。目前,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有45個,其中不乏普通市民申報的項目。
“非遺”保護,留住舊時記憶 提起流傳于里下河一帶關于吉高的傳說,在市文化館工作的沈萍老先生津津樂道。他說,里下河的老人是聽吉高的故事長大的。日前,“吉高的傳說”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沈萍介紹說,吉高是清末的興化人,做過乞丐、農奴、小販、花工,最后進入衙門當差,成為縣太爺的“心腹”。他的故事充滿智慧、幽默,大多反映了他與財主、權勢的斗爭,在里下河一帶,特別是船民當中廣為流傳。到現在,泰州還有很多關于吉高的俗語、歇后語,比如“吉高喝粥———看見鬼”等。“吉高就是我們這里的‘阿凡提’,就是泰州的‘皮五辣子’。” 泰州和所轄四市歷史都很悠久,文物遺跡眾多。目前全市有泰州城隍廟、姜堰天目山遺址和海軍誕生地舊址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3家,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7處,另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82處。全省有7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泰州的溱潼、黃橋就名列其中。而泰州地區典型的農耕文化,又是非物質文化產生的肥沃土壤,非物質文化資源同樣豐富。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體現泰州地方文化的重要載體。

黃橋燒餅

靖江湯包 上月,市政府公布了我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吉高的傳說”、“泰州干絲制作技藝”、“泰州道教音樂”等23個項目榜上有名。 從第二批名錄可以看出,很多“非遺”項目都有泰州強烈的地域特色。如黃橋燒餅制作技藝、泰州干絲制作技藝、銀杏嫁接技藝等。而很多文藝形式,雖然還能偶爾看到,但在大多數人心目中,正逐步成為舊時的記憶。比如兒時經常可以在路邊看到的捏糖人、過年過節引來眾人圍觀的舞獅子等。 “‘非遺’保護就是要留住城市的記憶,并且加以開發利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陸小云說。 我市“非遺”資源豐富 據了解,我市第一批“非遺”名錄中的21個項目中,有5個后來被列入省級名錄,其中4個項目又被納入國家級名錄,分別為“溱潼會船”、“靖江講經寶卷”、“興化市木船制造工藝”和“泰州(揚派)盆景技藝”。 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秘書長徐振斌介紹,我市很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有很強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全省、全國有一定影響力。 在第一批名錄中,“靖江講經寶卷”被喻為“活著的寶卷”、“中國歷史上最為生動活潑的寶卷”和“俗文學的活化石”。“泰州(揚派)盆景技藝”有文字記載“起源于六朝,興于唐宋、盛于明清”,泰州盆景園至今還存活有明代盆景。泰州是全國五大盆景流派中的“揚派”盆景的發源地。 在第二批公布的名錄中,“許氏正骨療法”據傳已有430余年歷史,歷15代人。其獨到之處在于,對四肢長骨骨折,可通過手法復位,不需要開刀,用小夾板固定,不需要打石膏。對于開放性粉碎性骨折、關節部位等復雜性骨折都能通過手法復位,損傷治愈率在95%以上。而“泰州民間音樂”則可追溯到漢代,道教宗教活動中音樂演奏曲目絕大多數采用民間音樂。解放前夕,泰州還保留有專門的從事音樂經營的“樂坊”。泰州民間音樂融匯了江南絲竹的清秀柔美與北方吹打的粗獷雄渾,就像是中國民間的“交響樂”。 徐振斌說,我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相當豐富,目前挖掘出來的只是冰山一角,主要原因是申報“非遺”要準備大量的資料和證據,搜集整理證據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物力。由于很多“非遺”項目資料不夠詳實,往往止步于市級名錄。而一些資料詳實的市級“非遺”項目,則一路直沖入國家級“非遺”名錄。 “非遺”申報有遺憾 雖然我市的“非遺”項目多數很有“實力”,但由于種種原因,在申報、保護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尷尬。 據了解,上次評定國家級“非遺”項目時,我市申報了泰興杖頭木偶,揚州同時申報了另一木偶項目。由于我市的資料不夠詳實,證據不夠充分,最終揚州申報成功。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市的“非遺”項目很多存在“證據”不足的缺憾,在上報上一級“非遺”時底氣不足。 徐振斌說,相對于周邊城市,泰州“非遺”保護工作還有再上一層樓的必要。“揚州在搜集整理‘揚州清曲’這個‘非遺’項目時,專門派人到北京一家博物館查找證據,花費了大量人力和財力,最終搜集到詳實的證據材料。而泰州在這方面的工作相比之下還顯得薄弱。” 同時,泰州“非遺”保護的群眾參與度也不是很高,有的市、區“非遺”項目尚為零。 據統計,我市各地文化部門仍是“非遺”申報的主力,目前的45個市級項目中,各級文化部門申報的項目有33個,占了73%多。其他一些企事業單位以單位名義申報的項目有9個,而個人申報的項目較少,第一批中有3個,第二批則一個也沒有。群眾參與度不高帶來的問題是,大量的好項目深藏于民間,難于挖掘和保護。 “目前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對全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普查,預計今年3月底前將全面了解全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本情況。”陸小云說。 申報“非遺”需要百姓參與 “現在對待‘非遺’,我市各級政府越來越重視了,各地都已建立了‘非遺’保護的一套班子,但是從大環境來講,‘非遺’保護的‘群眾基礎’還比較薄弱。其實,‘非遺’保護是你我都能參與的一件事。”徐振斌說。 徐振斌說,由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產生于民間,流傳于民間,從保護的角度看,最好的申報人就是老百姓自己。各地文化部門目前所做的工作實際上是對各地影響大的“非遺”項目,收集整理資料、證據,而要挖掘出更多的深藏于民間的“非遺”項目,則顯得力不從心。 徐振斌介紹,在市級第一批非遺名錄中的項目,興化陳建國、邢新宏,姜堰李道功都是以個人名義申報的,并且取得了成功。市民如果有“非遺”項目,可以直接向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申報。 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規定,“非遺”包括多個方面的項目:口頭傳統,包括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傳統表演藝術和民間美術;傳統禮儀、節慶、慶典以及競技、游戲等民俗活動;傳統手工藝技能;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等。 市民申報“非遺”有幾個條件,一是項目至少有百年以上歷史;二是代代相傳的,傳承脈絡清晰;三是技藝完整。另外項目本身要有一定的價值,包括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科學價值,在本地有一定的影響力,具有唯一性等。如果具備這些條件,市民可以到文化部門領取申報書,按申報書的要求進行填寫,并提供配套的文字、圖片和音像資料證據。 “做好我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需要更多市民的直接參與。”陸小云說。 “非遺”項目有資金扶助 據了解,目前“非遺”保護有兩條主要途徑:一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直接保護,二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行保護。對于申報成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省都有一定的物質補助。 徐振斌說,前年幾個列入省級名錄的項目,大多得到了資金補助。其中“靖江講經寶卷”一次就得到了20萬元資金補助,“興化市木船制造工藝”得到了5萬元的資金補助。去年,這幾個項目又分別得到了5萬元的資助。 “‘非遺’申報書中有一項保護措施,申報人在申報過程中,可以作出具體的‘非遺’保護規劃,一般以5年為期。如果項目能通過專家組的鑒定,國家和省市有關部門根據規劃,撥付一定的費用,用于開展‘非遺’保護工作。第二年,在通過對前一年工作的驗收后,對于仍需資金扶助的項目,有關部門還將繼續撥付資金。” 徐振斌說,對于被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國家也有一定的資金扶持。“目前國家的補助標準大約是8000元一個人。省級傳承人也有一定的資金補助。” 目前,興化市周永干和靖江市王國良,已分別被認定為興化市木船制作技藝和靖江講經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
泰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部分)
已列入國家級名錄
溱潼會船 靖江講經寶卷 興化市木船制造工藝 泰州(揚派)盆景技藝
已列入省級名錄
泰興杖頭木偶戲
正在申報省級非遺
施耐庵與水滸的傳說 靖江蟹黃湯包制作工藝 溱潼磚瓦制作工藝 黃橋燒餅制作技藝 靖江“雙魚”肉脯制作技藝 銀杏嫁接技藝 姜堰滾蓮湘 泰興花鼓 興化判舞 興化沙溝板凳龍 興化茅山號子 泰州道教音樂 戴窯磚瓦雕刻 泰興麻將雕刻 許氏正骨療法 泰興說唱 淮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