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我國又一顆新型對地遙感衛星———“中國資源二號”衛星02星,正式加入到造福社會的行列之中。這顆衛星的成功運行,是葉培建和他的同事們為祖國航天事業做出的又一突出貢獻。 擔綱“中國資源二號”衛星設計任務,葉培建迎接挑戰,精心打造這顆“智多星” 葉培建不曾想到擔綱“中國資源二號”衛星總設計師后會遇到這么多挑戰:“中國資源二號”衛星在我國衛星研制史上要首次采用由研制方與用戶簽訂合同的方式,率先實現衛星制造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中國資源二號”衛星要有很高的分辨率和數據傳輸速率,而且星上要配有大容量的信息存儲裝置,還要具備很高的姿軌控精度、長久的壽命;衛星研制方不僅要對星體本身的技術負責,還要對地面應用系統的技術集成負責,實現星地一體化…… 面對一個個技術難點,葉培建憑著扎實深厚的理論功底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勇敢地迎接挑戰。在設計衛星方案時,葉培建下決心在國內衛星上首先采用星敏感器。然而,星敏感器能不能做出來,做出來能不能達到預想效果?那段時間,葉培建經常和同事們一起研究分析,并在星敏感器的軟件研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實踐證明,由于星敏感器的采用,使衛星的姿態測量和控制水平都上了一個新臺階。 葉培建首先提出衛星進入發射場前要進行可靠性增長試驗,把問題徹底解決在地面。他還率先實踐了把電測與總體隊伍分開的做法,既合理分配了資源,又為測試隊伍的專業化奠定了基礎。 如今,設計壽命兩年的中國“資源二號”衛星01星已超出設計壽命近一年,所獲得的大量遙感信息在我國國土資源普查、環境監測與保護、城市規劃、作物估產、防災減災和空間科學試驗等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2003年,由葉培建擔任總設計師、總指揮的“資源二號”衛星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葉培建設計開發的亞洲最大的VSAT系統,使深圳證券交易所通過衛星實現廣播、雙向數據傳輸 信息資源和衛星應用技術的開發研究,是各國衛星研制者們的共同追求。葉培建用自己的實踐不懈地追求著其中的最大值。 “VSAT”是“非常小口徑衛星終端”的英文縮寫。作為深圳證券交易所VSAT系統的首任設計師,葉培建掀開了中國證券市場的一個新篇章。1992年,深圳證券交易所采納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為主的“衛星通信雙向網系統”的設計方案。葉培建和他的同事們僅用了一年時間就設計開發出亞洲最大的VSAT系統,使深圳證券交易所通過衛星實現廣播、雙向數據傳輸,并能支持3000個雙向小站。交易過程在不到1秒的時間內即可完成。 十多年來,在他的技術主持下,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開發和改進了衛星設計研制的各種軟件,基本建成了衛星與飛船設計的數據庫、應用軟件包,建設了衛星與飛船設計、制造的計算機網絡環境,提高了衛星和飛船的計算機設計水平。 我國探月衛星將采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為主提出的方案,而這一方案的技術負責人就是葉培建 自阿波羅登月計劃轟動世界之后,月球探測相對沉寂了幾十年。近來世界各國又重新將目光投向了月球。 我國的深空探測第一步將從探月開始,探月一期工程由探月衛星、運載火箭等五大系統組成。經過多方論證,已確定探月衛星采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為主提出的方案,而這一方案的技術負責人就是葉培建。 月球距地球有38萬公里,能否把月球探測衛星送入月球軌道及對衛星實施可靠的測量與控制,衛星能否在月球軌道上可靠工作,擺在葉培建面前的又將是一個個新的挑戰。 在談到月球探測衛星的設計時,葉培建說,探測衛星的平臺部分將繼承“東方紅三號”、“中國資源二號”衛星等已有的成熟技術,定向天線、紫外敏電器、有效載荷等將進行新研制,并充分利用我國現有的測控、發射場基礎,全國范圍內大協作,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發射我國第一顆環月探測衛星,中國人對月球的認識和利用將由此翻開新的一頁。 葉培建小傳 1945年生于江蘇泰興。1967年畢業于浙江大學,1980年赴瑞士納沙泰爾大學留學,1985年獲科學博士學位。1989年以來,先后擔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計算機應用副總師、總師,1993年之后,先后任“中國資源二號”衛星副總設計師、總設計師兼總指揮,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平臺首席專家,月球探測衛星技術負責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