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興市珊瑚鎮通過培養西芹產業領頭人,邀請專家制定標準化種植技術規程,同時出臺措施扶持西芹產業發展,讓當地農民找到了一條發展高效農業的新路子。
“每畝地西芹最低產量5000公斤,按批發價每公斤1元計算,除去肥料費、水電費和工錢,我這600多畝地,再少也應該能有100萬元進賬吧。”泰興市珊瑚鎮鎮前新村村民金家海在田頭估算。 據了解,目前,珊瑚鎮以西芹為主的蔬菜種植面積已經發展到6000多畝,農民在西芹上的年收入已超過1300多萬元。 “大田種植西芹等蔬菜,投入少、風險小,符合本地實際,是群眾易于接受的高效農業發展模式。”珊瑚鎮黨委書記王家龍表示,依靠能人帶動,實施標準化生產,該鎮計劃在兩三年內打造蘇中聞名的“西芹之鄉”。 王家龍所說的“能人”是被譽為“西芹大王”的金家海。金家海在蘇南、浙江等地從事蔬菜貿易十多年,去年4月回鄉創業,開始嘗試種植西芹。 與普通蔬菜不同,西芹的種植大有講究,連耕作都有標準。金家海介紹說,去年他在村里一口氣租下100畝土地種植西芹,結果由于許多地塊過去用過除草劑,種苗育下去后出不來,西芹產量偏低。 為了將金家海培養成珊瑚鎮西芹產業的領頭人,發揮示范作用,珊瑚鎮有關負責人及時請來該市農業局有關專家,為金家海以及整個珊瑚鎮的西芹產業“把脈”。專家根據當地土壤和氣候條件編制了《西芹標準化種植技術手冊》,從西芹播種育苗、整地定植、施肥防病,直至收獲、包裝等各個階段都制定了嚴格的技術標準。珊瑚的西芹生產開始走上標準化種植的道路。 由于西芹能散發一種特殊氣味對付害蟲,因此,無需用藥治蟲。按照技術規程,金家海帶領當地農民采取了新的種植方式,在過去用過藥的地塊上先種植土豆、冬瓜等作物,等藥效過后再種植西芹。同時,根據西芹對土地微量元素的要求,他們又推廣了西芹與其他經濟作物輪作的方式。 今年上半年,金家海種植的100畝西芹獲得豐收,他又把種植面積擴大到600多畝。目前,在他的西芹基地務工的農民已有100多人。 看到了西芹的種植效益,越來越多的珊瑚農民開始嘗試種植西芹。“先跟著那些大戶學,等技術全吃透了,也租上幾十畝地大干一場。”村民何美華說,自己的用工投入不算,今年試種的兩畝地西芹預計收入能達到5000元以上。 在一塊成熟的西芹地里,一位農民隨手從腳邊的西芹上掰下一根菜梗說:“這是按標準化種植的‘英皇西芹’,又脆又沒絲,而且汁多。收獲后,經過剁頭、去根、清洗,再用無公害包裝膜包裝好,送到上海的超市。最貴時每公斤能賣4塊錢。” 為鼓勵農民擴大西芹等蔬菜種植規模,該鎮明確,凡連片種植150畝以上的大田蔬菜,在泰興市獎勵2萬元的基礎上,鎮里再獎2萬元。連片500畝以上的農業園區,由鎮里負責修建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今年,該鎮已投資20多萬元,在蔬菜種植園區修建了4公里砂石路、680米硬質渠道及配套涵閘。 根據該鎮高效農業發展規劃,到明年底,全鎮蔬菜種植面積將達到1.2萬畝,占農業種植面積的40%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