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與科學發展百強縣(市)評比活動中,靖江、泰興、姜堰、興化4市全部榜上有名,首次實現“滿堂紅”。應該說我市經濟發展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評價報告中也指出,縣級市經濟發展中也存在“強市”和“富民”不統一的問題,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節能減排、社會治安等工作已成為新時期科學發展非常嚴峻的約束因素。積極推進以“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際關系和諧”為目標的農村社區建設,對于提高我市人民生活質量、擴大就業、化解社會矛盾、促進新農村建設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我市農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多數農民已經過上了小康生活。但農村商品還相對缺乏且質量不高,缺少或沒有文體活動設施,業余生活單調乏味,很多村民在空閑時間里搓麻將、打撲克或搞宗教迷信。有些村垃圾到處亂扔,污水到處排放,燃草到處堆積,時常無人管理,還有少數無業人員小偷小摸。在農村出現了部分留守老人和兒童。人口流動量比較大,外出人口管不著、外來人口不知怎么管是目前農村面臨的現實情況。如何讓村民享受改革開放帶來的文明成果,已經成為一個擺在我們面前急需解決的現實課題。泰興市在南殷、宗林、西橋等村進行了農村社區建設試點,按照“便民、助民、利民、安民、富民”的要求,設置了以“六室五站三場所”為主要服務內容的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工作平臺,解決了很多難題,得到了村民的認可。 筆者認為,農村應建設以“一站式”服務為特點的社區服務中心,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莊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和知識化、科技化、信息化、服務化、文化化的持續發展模式來實施。主要內容應包括:農村社區建設,主要實施“6532”工程建設,即:建設6個室(辦公室、圖書閱覽室、微機檔案室、警務室、多功能教室、黨員活動室);5個服務站(農業服務站、社會事業服務站、衛生服務站、社會保障服務站、社會綜合治理服務站);3個活動場所[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室內、室外)娛樂健身場所];2個陣地(公開欄、宣傳欄)。充分發揮那些主持公道、熱心公益事業,致力扶貧濟困,倡導社會新風的村民作用,成立以老干部、老黨員、老模范、退休老教師、老復員軍人為主體,熱心農村社區建設的志愿者參加農村社區建設。搭建農村社區管理服務“一站式”平臺,使村民感到服務無處不在。 農村社區建設應堅持以下基本原則。一是堅持黨組織領導和村民自治相結合的原則。既發揮村級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又保證村委會履行職能。主要采取村民代表會議、村民委員會、村民協商議事委員會及村務公開等形式開展活動,使村民的權利和利益得到尊重和保障。二是堅持以人為本、服務村民的原則。以服務農民為宗旨,把滿足農村發展和農民物質文化需求,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村文明程度和村務公開民主管理水平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建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本著“自愿參與、量力而行、互幫互助、形成合力”的原則,整合各類資源,構建農村公共服務體系,解決好村民生產生活的緊迫問題,以提升村民的生活質量。三是堅持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的原則。結合實際,運用新農村建設成果,推進農村服務機制改革,形成政府公共管理與社區自我管理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形成“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四是堅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原則。從實際情況出發建設農村社區,注重實效,積極探索,穩步推進,創新農村社區管理服務新模式。根據當地實際確定農村社區建設的范圍和層次定位,不搞“一刀切”,可以圍繞目標分步建設,把能建的先建,能服務的內容先服務,不拘泥于場所、設施。 農村社區建設應關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加大宣傳力度,為社區建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輿論支持,通過宣傳,使這一利及千家萬戶的事業深入村民群眾,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二是黨政領導要親自抓。社區建設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只靠一個部門或一個層級是抓不好的,只有黨政領導親自抓,加大統調力度,明確各部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充分調動社會和各有關部門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真正抓實抓好。三是逐步健全專職人員隊伍。可在大中專畢業生、軍轉干部、退伍戰士、下崗職工中公開擇優聘用,并進行崗前培訓。也可根據社區服務發展的需要,有計劃地選送服務人員參加正規化訓練,培養一支專業化的服務骨干隊伍,以提高社區服務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和工作能力。四是加大財政和社會資金投入。根據“誰投入、誰受益”原則,由財政拿出適當資金,建立一些社區服務基礎設施,建成后可按非贏利機構要求,承包到人,自我滾動發展。同時,還要動員社區閑散資金,制定落實優惠政策,盡可能多地投入社區建設。五是建立考核評比機制。各級社區領導機構將社區建設納入目標管理責任制考評內容,做到有規劃、有目標、有布置、有落實、有檢查、有總結、有獎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