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資不抵債瀕臨倒閉的虧損企業,到泰州市“十強企業”,再到“全國醫藥工業企業銷售百強”。短短幾年間,江蘇濟川藥業集團經歷了鳳凰涅 般的嬗變,預計今年可完成銷售收入12億元,創利稅2.5億元。 濟川靠什么實現跨越式的發展?“人才!”江蘇濟川藥業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曹龍祥用兩個字作了概括。 李昌龍,陜西人,1994年畢業于陜西中醫學院藥學系,2000年初加盟濟川藥業,被聘為新品開發負責人。“當時,連我在內只有兩名技術人員,沒有實驗室,沒有儀器和設備,更沒有儲備品種。”李昌龍坦言,起初自己也產生了打退堂鼓的念頭,但曹總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真誠感染了他,他依然留了下來。 為節約有限的研發資金,對需要添置的相關儀器、設備,李昌龍堅持自己改裝、維修,同時,盡可能做到廢物利用,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玻璃器皿,也不肯輕易遺棄。沒有玻璃瓶自動清洗機,就土法上馬,戴上橡膠手套,用濃硫酸反復清洗。“在操作過程中,稍有不慎,手就會被灼傷,衣褲鞋子也會被蝕穿。但考慮不了這么多了。”李昌龍說,雖然經常累得腰酸背痛,但看到實驗室全面建成時,心中感到無比的高興和充實。幾年來,他先后主持開發了蒲地藍、濟諾、同貝、同丹等10多個獨家產品,研制儲備了丹莪消瘤顆粒、蘄龍膠囊等20多個國家級、省級專利產品。今年9月,李昌龍被評為泰興市“創新創業人才”,獲得了5萬元的獎勵。 “不拘一格引人才,不重資歷用人才,不惜代價育人才。”幾年來,濟川藥業先后投入上千萬元,引進、培育研發及管理人才300多名,建立了國家級博士后工作站,并與中國藥科大學、浙江大學達成了產學研合作關系。其中與浙江大學共同建立的靶向制劑研究中心,已篩選出4個抗癌新藥,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目前順利進入前期研究階段。4個新品上市后,每個單品種的年銷售額達5億元以上。 曹龍祥介紹,今后3年,濟川藥業計劃新招博士生15名、碩士生65名、本科生200名,進一步優化人才結構;并投入4000萬元,建設研發中心,成立藥物研究院,推行項目研發經理負責制,將研發成果與個人收入掛鉤。“在研發方向上,針對社會人群亞健康保健需求,從藥品拓展到藥膳食品、保健品,實現產業延伸;加大原創藥自主研發力度,力求開發1至2個30億至50億元市場容量的一類新藥,力爭‘十一五’末躋身全國制藥工業企業20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