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在網上炒得沸沸揚揚的法國愛森(中國)絮凝劑有限公司“職業病”事件終于真相大白。 昨天,泰興市公安局新聞發言人、政治處主任陸獻榮向記者透露,涉嫌投放危險物質罪的犯罪嫌疑人高某已被依法逮捕;法國愛森公司董事會也決定,撤銷關閉中國公司方案,追加投資1億美元,擴大生產規模。 半年內14人蹊蹺中毒 今年3月底,愛森公司01車間數名職工幾乎同時出現手腳發麻、身體不適等癥狀。經省疾控中心專家鑒定,有5名職工可以初步認定患有因丙烯酰胺中毒(輕度)引發的職業病。 事發后,省疾控中心專家立即對愛森公司的廠區環境和發病車間進行全面的檢測和監測,卻未發現異常,無法找到發病原因。 5至6月份間,該公司又陸續招聘了一批新職工。可是到了7月份,這批職工也出現同樣癥狀,部分患病職工強烈要求公司方面作出合理解釋,并給予賠償。 9月,又有3名同車間的工人出現了中毒癥狀,經省疾控中心診斷,也為丙烯酰胺(輕度)中毒職業病。 至此,短短半年內,愛森公司同一生產車間中毒的工人人數增加到了14人。 飲水機中檢出丙烯酰胺 一時間,互聯網上連續出現多篇有關“愛森公司工作環境惡劣,引發多名職工中毒患上‘職業病’”的帖子。這一事件很快引起了全國眾多媒體的關注。 同時,9月10日下午5時許,泰興市公安局刑警大隊接到開發區派出所的求援電話,稱愛森公司01車間換班職工發現車間控制室內飲水機里的水有苦味。經廠化驗室化驗,從飲水機中檢測出丙烯酰胺。 到底是職業病,還是有預謀的犯罪?泰興警方立即展開細致調查。 民警發現,01車間工人參加工作時間長的已經有六七年,短的只有一二個月,這一次卻是集體發病,發病時間也比較集中;但同車間的職工并不是所有人都發病,一位姓高的職工每次都安然無恙。 同時,職工們反映,高某平時的舉動有很多反常的地方。 鑒于上述疑點,警方初步認為“人禍”的可能性很大。 未被提拔產生報復心理 就在案件緊張調查的同時,9月12日中午,高某突然打電話給公司,聲稱自己也出現中毒癥狀,公司隨即指派廠醫安排其住院治療。民警秘密提取了高某的嘔吐物樣本,并檢測出大劑量的丙烯酰胺,與職業病的慢性中毒不相吻合。9月18日,高某未得到公司的同意,自行離開了醫院。 種種反常舉動,進一步證實了民警的判斷。經過幾次傳喚,10月15日,高某終于主動向警方徹底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實。 嫌犯高某2001年底結婚后,其妻一直未孕,至2007年10月份,先后花費六七萬元外出就醫,依然未果。同時,因自己長期未被公司提拔,調整工作崗位的要求又未獲公司同意,遂產生了利用自己的化工知識、制造大范圍“職業病”要求公司賠償、補償的念頭。 今年3至9月間,他先后7次利用同班工友離開車間的機會,向車間飲水機內投放了濃度為50%的丙烯酰胺溶液,導致十多名工友集體出現中毒反應。 目前,14名中毒的工人經治療已無大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