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爾赫斯曾有著名詩句: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我卻一直在暗暗設想:圖書館,應該是天堂的模樣。 30年前那個“特殊的年代”里,我讀完了中學。30年來,我成了圖書館人,我懷揣理想,做一個光榮的圖書人,讓我生活在天堂! 30年來,一輛自行車,馱著我在泰興100多個基層圖書館室間穿梭,常常胯下的皮磨破了,結了疤,疤又給蹭掉了,只是不足為外人道也。1988年7月25日,我應約去刁鋪中心校,幫助籌建圖書室。臨出門,突然電閃雷鳴,狂風大作,暴雨傾盆。想到老師們正在等待,顧不得多想,我穿雨衣,打赤腳,推上自行車,奔進茫茫雨簾。途徑一行將造好的拱橋,橋頭一片泥濘,道陡且滑,我蜷縮起腳趾,人車互依著往橋上爬行,十個腳指甲縫里擠滿了爛泥 。一陣狂風襲來,還是連人帶車滑倒了河底…… 20世紀90年代初,圖書館界曾經歷過一陣“斷奶”危機。我在夏天奇熱、冬天奇冷、雨天奇漏、站必羅鍋的小書亭里,蹲了一年多,探索了施行業務目標、經濟指標“雙目標”責任制管理舉措的生存之路,湖南汝城等省內外同行紛紛來人來函索取經驗做法,江蘇省圖書館學會前秘書長王學熙說:“泰興館創造的‘雙目標’舉措,開了我省公共圖書館改革的先河。”我又率先在國內業界提出:基層圖書館可走多所有制民營之路,中國圖書館學會邀請我在年會上演講。 30年間,我不斷探索著創新圖書館工作,從“曲線”服務,到“直航”新農村,備受社會關注。 我曾在泰興市知識分子領導小組的支持下,主持籌建圖書館專家閱覽室,為108名泰州市311、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等,提供終生免費服務。 我曾策劃在泰興看守所創辦國內首家新生圖書館,宗旨是:變羈押地為學習地,讀好書,做好人,積極改造,走向新生。《人民日報》等曾作報道。 我曾率隊主持承建洋思中學投資100多萬元、藏書5萬冊的現代化圖書館,校方贊譽我們“是一支品優業精作風凌厲的文化勁旅”,并獲江蘇省圖書館服務成果獎。 我曾成功幫助讀者解救被拐未成年少女。在歷時3個多月解救未果后,我將事情經過整成材料,請求泰興電視臺《熒屏視點》記者追蹤采訪了兩天,孩子很快回到父母身邊。 我曾兩度牽線南京圖書館、南京農業大學等,舉辦泰興市科技情報圖書資料展覽和泰興市科技興農綜合服務周活動,在全省引起反響。泰興服裝廠技術人員從展覽會上描摹復印了40多幅國際時裝資料,參照設計出6種新款服裝,前蘇聯客戶訂貨25 萬件。 2003年初,泰興決定發展銀杏定植林9萬畝。我經過調查得知糧田栽上銀杏后,水稻不能長,種麥又不賺錢,迫切需要短平快間套種項目。我從館藏資料中檢索到一種國內已引種成功的熱帶藥草,又從網上查找到國內最大的該藥草收購加工企業,經分析有增加農戶收益的空間,遂簽約在泰興發展3000畝種植基地。幾年來,相繼有胡莊等5個鄉鎮的300多農戶種植熱帶草,收益達到傳統農作物的2倍多。多少次夜里兩三點鐘,我冒著傾盆大雨,趕去60里外的田頭起苗補苗、查看藥草長勢;為確保現金足額收購,我甚至變賣了自己的兩處房宅……2005年,胡莊鎮人民政府送來錦旗:風雨三載,科技興農;我的興農項目獲江蘇省公共圖書館優秀服務成果一等獎;上海國際圖書館論壇亦向與會28個國家地區的300多同行展示;中國圖書館學會也邀我赴京,向中國圖書館志愿者行動的專家們匯報介紹;我撰寫的論文《圖書館人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益嘗試》獲長江三角洲城市圖書館論壇一等獎。 30年彈指一揮間。輝煌與夢想漸成清晰的遙遠,記憶仿佛如同昨天。 天堂,圖書館的模樣,多么詩意的境界。當圖書館人都成為天使,圖書館一定會是天堂的模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