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報業網訊 成片的塑料大棚內,一人多高的葡萄藤架上,掛著一串串葡萄,藤下的畜禽在悠然地吃草覓蟲。泰興果園場的葡萄園風光,給前往品嘗購買的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般當年栽植,兩年掛果,三年豐產。”泰興果園場場長劉書貴介紹說,目前每畝大棚葡萄產量在1000公斤左右,市場價每公斤在20—30元,畝收益至少2萬元以上。除了在田頭直銷給來參觀游玩的游客,其余全部銷往上海農工商等大超市和定點預購單位。 就在3年前,改制后的泰興果園場經過多方論證,決定投資600多萬元,新發展480畝精品葡萄園,其中設施栽培100畝,引進葡萄名優新品種14個共5萬余株。他們嚴格按無公害標準化要求生產管理,全部施用農家肥。同時,成立了“潤蜜”葡萄合作社。2006年,他們試產的“夏黑”和“巴西”葡萄分獲省農林廳優質水果金銀獎。 有了大棚的保護,葡萄園一年中有10個月掛葡萄。他們還通過技術措施,可以適當提前或者推遲葡萄的成熟期;即便葡萄熟了,還能在藤上再掛兩個月。這樣一來,就相當于有座超大的保鮮庫了。 “沒有賣不出去的葡萄,只有種不好的葡萄!”劉書貴笑著說,如果不加以控制,每畝葡萄能‘瘋’長到三千公斤,但品質較差。為產出更甜的葡萄,他們探索對葡萄樹實行“優生優育”,控產保質。 據了解,今年泰興市葡萄種植面積達2000多畝,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該市已將發展葡萄產業列入高效規模農業發展規劃,力爭2至3年內使泰興葡萄種植面積達到1萬畝,建成一個盛產優質葡萄的“蘇中吐魯番”。 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副會長晁無疾很看好泰興的葡萄產業。他認為,從品種看,泰興葡萄基本實現優質化,以歐亞雜交品種為主體,實行早中晚熟品種相搭配,能均衡上市。再從種植模式看,通過園內放養畜禽的立體養殖,不但減輕病蟲草害,也提升了葡萄品質。(蔡金保 顧介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