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張虎林)記者昨日從市文物普查辦獲悉,我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全市共新發現不可移動文物103處。在此次文物普查工作中,以民國建筑為代表的20世紀遺產成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亮點。 在靖江市季市鎮青磚黛瓦的老街上,東街114號“胡氏家族老宅門廳”韻味古樸。這是一座典型的清末民初古建筑,抬梁式的5間木質老房已有100多年歷史。百年來,房屋一直保持原貌,沒有修繕痕跡。 據了解,去年9月文物普查工作啟動以來,我市各地文物普查人員通過走鄉入村、座談走訪,新發現了不可移動文物103處。其中,海陵和高港68處、興化19處、姜堰5處、泰興4處、靖江7處。目前,普查人員已完成對這103處新發現文物經緯度、占地面積等相關數據的采集。接下來的普查中,反映近代和當代的鄉土建筑、工業遺產、文化景觀等將是工作重點,一批屬于里下河鄉土文化和長江沿江岸線文化遺產也將得到特別關注。 市文化局文物管理處處長盧紅說,前兩次文物普查分別在1956年和1985年開展,當時普查出的大批明清建筑目前均已成為文物保護單位。而民國時期的建筑和新中國成立后建造的具有鮮明時代特點的建筑,則成為此次文物普查的調查重點。“這些凝聚著時代特色的建筑如果慢慢消失掉,城市的生長年輪就會出現一個個空白。” 盧紅表示,摸清我市文物家底,除通過文物部門全方位調查外,還需要廣大市民的積極參與。“希望市民將掌握到的線索及時向文物部門提供,文物普查熱線為:862201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