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真正把各級機關建成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機關,必須讓廣大機關干部切實弄清,自己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應該是什么樣的角色定位。 廣大納稅人是國家機關真正的衣食父母。長期以來,部分機關工作人員認為,自己是國家機關人員,薪水是財政發放,與基層、與企業、與服務對象缺乏深厚感情,在履行服務職能上居高臨下,官氣十足,把基層需要的各種服務看作是有求于他們辦事,愿咋辦就咋辦,導致辦事效率不高,群眾意見較多。因此,要在機關工作人員中強化納稅人是衣食父母的意識,教育他們尊重納稅人勞動,支持納稅人創業,視服務發展為天職,視服務對象為上帝,以效忠衣食父母的角色定位,端正服務態度,轉變服務理念。 知道了衣食父母還不夠,還要強化公仆意識,以人民群眾公仆的角色定位,改進服務方式,提升服務實效。公仆角色不到位的情況可概括為作客式、被動式、見情式服務等三種情況。表現為對于群眾、基層或企業提出的辦事申請,尤其是需到現場指導、服務的事情,不論輕重緩急,都得三請四邀;為群眾服務看態度、看對象、看招待,平時來往多、有交情、招待得好的,就辦得爽快認真,否則就要打折扣、留尾巴;還有些人辦了事好表功,要人家見情、有數等等。所有這些都與公仆的角色背道而馳。甘當人民公仆不能作為墻上的標語和口號,一定要體現在為基層、為企業服務的熱忱、主動、務實、高效、創新上。 只有把人民群眾的兒女和公仆這兩個基本的角色弄清了,才能真正將服務做到位、做到心。(作者單位:泰興市交通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