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楊麗)昨天,泰興市在組織疏浚人民大會堂旁邊的老城河時,數名民工挖出兩對四塊精美石鼓。泰興市文化部門聞訊后,立即趕到現場收齊石鼓。經鑒定,四塊石鼓均是明朝天啟元年的“門當戶對”,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昨天下午,記者看到了剛剛從老城河邊運送過來的石鼓。四塊石鼓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嚴重的石體已經裂開,輕微的有一些細細的裂紋。 四塊石鼓中,兩塊雕著蓮花圖案,兩塊雕著“獅子盤球”圖案。在“獅子盤球”石鼓中,三只張開利爪的獅子圍繞著一顆彩球嬉戲,姿態優美,惟妙惟肖。 民工告訴記者,10月5日開始,他們對此段河道進行疏浚,工程進行到一半時,河床上有四塊大石頭露了出來。 “剛開始,我們認為就是普通的石頭。”民工徐某說,當發現石頭上刻有漂亮的花紋時,就懷疑會不會是文物。徐某說,后來,8名民工抬了很長時間,才把四塊大石頭抬上岸。 泰興市文化局、博物館等相關單位的人聞訊趕到現場,花上千元請了8名搬運工,將石頭全部搬走。 經初步鑒定,石鼓每塊重約400公斤,是明朝天啟元年遺留下來的文物,專業術語叫“門當戶對”。泰興市博物館館長趙固平介紹,“門當戶對”是一種專門立在門前的石雕裝飾,就像現在很多私宅門口立的石獅子一樣。 據了解,明朝時期,泰興有座規模宏大的孔廟,又叫學宮,里面有許多雕刻精美的“門當戶對”。“估計這四塊石鼓就是孔廟里的,可能是‘文革’時期被扔進了老城河。”趙固平說。 趙固平介紹,“蓮花”、“獅子盤球”等石雕裝飾工藝在明朝時期非常普遍,但現在已經絕跡了。這四塊石鼓對研究泰興地方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歷史資料,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