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凱掌門的江蘇黑松林粘合劑廠,僅二百號人,但人均盈利水平、人均利稅貢獻率卻在泰興眾多中小民營企業中名列前茅,并獲得了“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的殊榮。 9月16日,劉鵬凱撰寫的《“眉批管理法”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實踐》獲得泰州市第六屆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此前,“眉批管理法”已被中國化工企業管理協會作為優秀管理成果在行業內推廣。 何為“眉批管理法”?“簡言之,就是把中小學語文老師常用批改作文的方法——眉批,用于現代企業管理實踐,將企業日常管理中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每一個問題,當成‘作文’來讀,或贊賞,或提醒,或指正,讓員工明白道理,提高認識。”劉鵬凱這樣解釋。 晨訓會上的掌聲 劉鵬凱給記者講述了一則故事:今年4月初,他從上海出差歸來,還未到上班時間,老遠就從大門柵欄的隔檔中,看見機修工大老王扛著兩根角鐵走向車間。他沖上去想助一臂之力,被轉過頭來的大老王發現了:“廠長,沒關系,習慣了。”邊說邊熟練地托著角鐵放到指定位置。 “一根角鐵兩人扛是常事,而一個人提前上班,扛兩根角鐵,就需要愛廠如家的精神。”劉鵬凱說,一個企業,所有的方法都必須通過積極的態度去執行。“對于大老王這樣的好員工,我事不過宿,給了他最高‘眉批’——晨訓會上全體員工的掌聲。” 劉鵬凱認為,在現代企業中,高素質員工的舉手投足,哪怕是點點滴滴,都很有必要及時聚焦跟蹤,來一些贊賞的“眉批”,撥動員工心弦,激發員工潛能。 寫在地上的問號 一次,劉鵬凱到車間,忽然發現,干凈透亮的水磨石地面上有一灘滴膠,反應釜放料閥口上,也掛著一根膠柱。 他順手拿起一旁記錄牌上的粉筆,在地上滴膠的四周畫上了一個大大的圓圈,寫下啟發式的眉批: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如何徹底消滅滴膠?最后連畫了3個粗粗的“大耳朵”。一邊的車間主任低著頭,弓著腰,像個犯了錯卻不知道錯在哪里的孩子。 “解決問題最好的地方,是在問題發生的地方;解決問題最好的時間,是在問題發生的時候。”劉鵬凱說,作為一名管理者,在第一現場畫圈,寫下啟發式眉批,用最直白的線條加語言鎖定問題,讓員工來共同關注,一起分析,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鑰匙。 后來,“眉批效應”變成了群策群力的動力,“自打我在地上畫過問號以后,現場管理‘地下無滴膠,桶外無掛膠,桶內無積膠’的三無制度深入人心,清潔生產變成了員工持之以恒的自覺行動。” 一封老工人的來信 今年7月份,幾名老工人聯名給劉鵬凱寫了一封信,說:“如今舅舅不如外甥,蘿卜不如菜根,干了二三十年,收入還不如新來的大學生,不知廠長是何感想?” 第二天下午,他就將這幾位老工人請到辦公室,又是倒茶,又是遞煙。正好桌上放著一份美國發來的考察邀請函,他就順勢將邀請函遞過去:“看看寫的是什么。”“廠長拿我們窮開心了,學的幾個字母早跟老師跑了!”“你們幾個誰能看出來寫的是什么,我給你們加工資!”幾個老工人一下子沉默下來。 于是,他撥通內部電話,叫來新招聘進廠的大學生。“把這份邀請函翻譯一下。”不到一支煙的工夫,新員工就翻譯出來了。幾位老工人面面相覷。 幾位老工人的聯名信,談的是工資問題,反映的卻是價值觀上的差距,不能小看這種現象。劉鵬凱說,“伏筆式眉批就是在處理問題之前有所暗示,然后順理成章地引到所希望出現的情境或結果,讓人心服口服。” 劉鵬凱形象地解釋,眉批管理法是一門營造文化氛圍、以人為本的管理藝術。“這種管理就像蒲公英,借助風勢,將種子傳播到工廠的各個角落,傳播到每個員工的心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