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從位于泰興市的江蘇泰隆集團傳出喜訊:由該集團自主研發的核電站專用減速機成功下線。經過權威檢測,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產品將用于遼寧紅沿河核電站、福建寧德核電站的建設,開創了我國核電站建設使用國產減速機替代進口減速機的先河。
解讀這條新信息,泰興市委書記張兆江告訴記者,“這是泰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結出的喜人成果。每一個高新技術產業都有一批專家教授為技術支撐團隊,每一家企業至少有一所高校作‘靠山’,這是我們為促進企業自主創新而確立的產學研合作新導向。到目前,已有來自全國各地56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泰興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 作為科技和人才相對短缺的縣級市,泰興近年來著力引導企業攀“科技高親”。在加強與高校相對密集的南京、上海、武漢、北京“四大高新技術板塊”合作的基礎上,探索“一企一校”、“一企多校”合作新途徑。江蘇金龍玉華公司與中科院廣州化學所合作開發的利用二氧化碳合成可降解型泡沫塑料項目,一舉破解了“白色污染”的世界難題。目前,年產4萬噸的生產設備已投入運行,其產品研發和生產能力均創全國同行業之最。 江蘇宏大特種鋼機械廠通過與高校合作,研發生產的球團鏈篦機回轉窯,不僅可以大大提高鋼廠的產量和品質,還大大節約了煉鋼用煤。日前,該廠接到我國最大的鋼鐵企業上海寶鋼的億元訂單,使用該技術每年可為寶鋼節約標準煤168000噸。另外,江蘇濟川藥業集團與浙江大學合作共建了“藥物試劑靶向技術”研發中心;市航聯電連接器廠已跨出國門尋求更高的技術靠山,與法國蘇里奧集團攜手深度合作;圍繞銀杏產業和醫藥產業發展,近年來,該市先后組織10多位兩院院士到泰興進行高層對話和技術攻關。 在與高等院所合作過程中,泰興企業堅持“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結成利益共同體。中科院、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南京工業大學等科研單位以技術入股,與泰興相關企業共建研發基地,待成果轉化后按股分紅。江蘇中丹集團還把技術創新觸角延伸到學校,在南京工業大學設立研發中心,并特設“中丹獎學金”,校企共建國家級工程中心,重點研發新催化技術,以及定向合成、高效分離、脫色純化等新技術。 為引導企業把注意力從“泰興制造”向“泰興創造”轉變,泰興市專門出臺了35條科技創新激勵政策,規定國家和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開發經費不得低于年銷售的5%,對企業支出的研發經費實行稅前列支等,激發了企業自主創新的熱情。目前,該市共有企業博士后工作站3家,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9家,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50家,省級以上高新技術產品179個。去年,全市共申報專利620項,其中發明專利90件,申報國際專利24件,實現了泰州地區國際專利零的突破。江蘇泰隆、濟川、中丹3家企業進入省創新型企業58強。“益生制劑”、“潛水泵關鍵技術研究及推廣應用”兩項科技成果獲得200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今年,江蘇宏大集團的“節能環保型球團生產裝備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和泰興市無氧銅材廠的“高速電氣化鐵道用新型高性能銅錫合金接觸線”等項目又被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專業化項目。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不僅是我們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本質要求,而且是實現泰興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由之路。”張兆江告訴記者,泰興市科技創新現已進入全面躍升期,高新產業迅猛增長,去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率先在泰州四市兩區突破百億大關,完成產值114億元,占全市工業列統企業產值的比例達2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4個百分點。該市科技局局長張樂告訴記者:“今年1-8月份,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已完成產值107.32億元,同比增幅39.72%,全年高新技術預計可實現產值154億元。” 依托科技創新,泰興市率先崛起蘇中、全面融入蘇南的步伐明顯加速。該市連續6年躋身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行列,并榮獲全國科技進步示范市稱號。在前不久公布的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榜單上,泰興連續8屆榜上有名,躋身第48名,繼續在蘇中各縣市領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