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市委書記張雷對泰興提出的‘第一步盡快趕上蘇南第二梯隊,第二步追趕蘇南第一梯隊’的要求,我們結合主題教育活動和貫徹市委三屆五次全會精神,確立了‘招引大項目、培育大企業、集聚大產業、建設大園區’的發展戰略,力爭到2011年,地區生產總值達600億元,工業國稅開票銷售達1000億元,財政總收入達150億元,一般預算收入50億元以上,實現經濟社會跨越發展。”9月3日,泰興市委書記張兆江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泰興地處沿江,有著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2007年經濟總量、財政總收入分列蘇中第5位和第2位,綜合實力連續8屆躋身“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 “隨著新一輪思想大解放,泰興迎來了新的機遇。下一步,我們將以‘學趕蘇南,跨越發展’為標桿,堅持‘好’字優先,以‘快’促‘好’,全方位融入蘇南經濟板塊,主動承接長三角和國際資本及產業轉移。”張兆江表示,將舉全市之力,把招引大項目作為“第一要事”,力爭在招引3億美元、5億美元以上重大項目上取得突破,在吸引世界500強企業落戶上取得突破。同時,特別注重招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和財稅貢獻份額大的項目,力爭每年引進1億美元或10億人民幣以上項目3至5個,1億人民幣以上項目30個,1000萬元以上項目200個,增添縣域經濟發展后勁。 “在招引大項目的同時,注重培大培強本土企業,著力培育‘生根經濟’。”張兆江說,將引導30強企業和50家成長型企業負責人轉變觀念,站在行業發展最高端,走出去,引進來,強強聯合,推進資產戰略重組;鼓勵企業上市,借助資本市場做大做強;加大新產品、新技術研發力度,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積極推進名牌戰略,引導企業從經營產品向經營品牌轉變;制定完善扶持政策,增強企業發展活力。3年內,力爭培育總量超百億企業1至2家,總量超50億企業5家,總量超10億企業15家,上市企業3至5家以上。 “在資源和環境雙重壓力下,必須走集約、集聚發展之路。”張兆江說,化工產業是泰興的支柱產業,將引導化工企業向省級泰興經濟開發區集聚,集中治污,關“小”保“大”。今明兩年關閉分散的“小化工”50家,所有進區企業全部實現污水穩定達標排放,循環使用。力爭未來三年化工產業規模達到800億元。同時,以溪橋提琴之鄉和全市銀杏資源優勢為依托,做強提琴和銀杏特色產業。加快發展船舶、太陽能光伏等新興產業,特別是太陽能光伏產業,目前已有三氯氫硅項目、白炭黑項目開工建設,兩個項目落戶,這些上游項目的實施,必將拉動產業鏈中下游的發展,形成百億元的規模。 “將優質資源(包括土地、資金、人才)向園區傾斜,領導精力向園區傾斜,鼓勵‘飛地’開發,重點建設省級泰興經濟開發區、城區工業園、虹橋工業園、城東工業園和黃橋工業園。”張兆江介紹,除“一區四園”外,其他鄉鎮不再供地,不再批新項目,力爭到2011年“一區四園”經濟總量達1800億元,占全市的份額70%以上。 記者 常國梁 錢建虎 特約記者 張建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