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各地大膽探索,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全市各地積極實踐,農業經濟組織發展迅速,涌現了一批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專業合作社,為全市農村改革和農民增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從今天起,本報推出一組報道,介紹我市農村合作經濟的成功典型,同時分析存在的問題,以期引導全市農村合作經濟快速發展。
本報訊(記者 錢建虎 王 進 特約記者 張建榮 通訊員 呂曉文 葉余華)昨天,客商季子收在一份合作協議上簽下自己的姓名,從泰興市姚王鎮桑木村土地合作社租下200畝土地種植中藥材。至此,該村土地合作社已引進高效農業項目投資近1000萬元,利用土地面積1200多畝。 今年初,桑木村正式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全村2400多畝耕地中有2105畝土地加入合作社,898戶村民自愿成為合作社股民。 成片土地全部入股 2006年2月,無錫客商胥蓉偉來桑木村建花木公司,他開出每畝每年1000元的價格租用500多畝連片土地。桑木村一班干部費盡周折湊齊500畝地。 花木公司發展需要后續土地,也有村民提出租賃成片土地搞規模種養。“成立土地合作社一次性解決問題,免得一次次為土地流轉犯愁。”該村黨總支書記蘆玲芳下定決心。 這事僅村干部們說了不算。去年3月,一份調查表分發到全村898戶村民手中,“把土地交給合作社,每畝地每年至少1000元的保底收益,干不干?”90%以上的村民簽字同意。 少數村民提議,留點口糧田行不?很快有人提出解決辦法,不成片的邊角地塊拿出來置換。去年底,898戶村民簽下協議,所有成片土地全部成為合作社股份。 只要有高效農業項目,合作社隨時供應土地。暫時沒有落實項目的土地,由原承包農戶代為耕種,暫不享受收益。 把土地交給好項目 蘆玲芳忙著給合作社的土地找“婆家”,“要確保股民收益必須把土地交給好的項目。” 花卉苗木市場行情看好,幾百畝的苗木基地不僅帶來財富,還給村民的生活添上幾分鳥語花香。當胥蓉偉提出增加幾百畝種植基地時,蘆玲芳立即答應。 季子收是該市河失鎮人,一位在山東藥材研究所工作的朋友建議他投資中藥材種植。季子收找到蘆玲芳說明來意,蘆玲芳爽快地給他12畝土地試種半夏,試種當年土地租金由村里支付。 “藥材種植不能施用商品肥料,全部采用有機肥,這對土地是最有效的保護。”蘆玲芳說,合作社引進項目的同時,還要考慮若干年后還村民一片肥沃的耕地。 季子收試種的半夏長勢很好,吸引了不少村民前來觀摩。“我希望有更多村民參與種植,這些藥材是本地醫藥企業緊缺的原料,有多少都全部包銷。” 這也是蘆玲芳希望看到的,“村民僅憑土地入股不可能致富,參與經營才有大賺頭。” 在村干部鼓動下,該村已有4戶村民在合作社土地上參與高效農業經營。 給經營者最優的環境 根據土地合作社章程,新引進的項目每年給股民每畝1000元的保底分紅。5年后,每畝增加300元以上的二次分紅。 對項目投資者來說,跟桑木土地合作社合作成本不低。“和諧的發展環境尤其重要,多付出一點成本我們也愿意。”季子收說,沒有任何阻攔,一次性拿下幾百畝連片土地,目前在其他地區很難做到。 種藥材的土地需要深翻,季子收為找不到大型機械著急。兩天后,村干部打電話讓他去看現場,全部土地已按要求翻耕完畢。 去年底,一場大雪凍死花木公司3萬多棵貴重苗木,直接損失80多萬元。蘆玲芳四處奔波,為胥蓉偉跑回了20多萬元政府救助資金。該村干部還捐資20多萬元幫其墊付股民的保底收入。 “要實現經營者和股東雙贏的目標,必須給經營者提供最優的環境。”蘆玲芳說。 目前,該合作社又有500多畝土地合作項目在洽談之中。“還有400多畝土地,到明年肯定全部落實項目。”蘆玲芳很有信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