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楊 麗 通訊員 陳慶生)泰興黃橋,在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即成集市,自古商賈云集、名人輩出。然而,那些曾經佇立于風雨之中,見證過黃橋歷史進程的古貌,也慢慢漸行漸遠。為了讓現代人對古黃橋的風貌有所了解,黃橋商人李建自籌資金建起一家黃橋古貌展覽館。 8月31日,記者慕名來到籌建中的展覽館。只見在施工現場,擺放著一個尚未完工的巨大沙盤。李建戴著一副眼鏡,不顧施工現場的凌亂,神情專注地趴在沙盤上正在和木工師傅對照地圖,商量著如何復制古黃橋的南街。 李建出生在一個美術世家,從小就對美術和古建筑感興趣。自從2006年承包了黃橋賓館之后,李建就一直想把自己對古建筑的喜愛與賓館經營結合起來。 “黃橋歷來就有‘三步一巷,四步一橋’之稱,其古貌中,建筑風格尤為突出!北M管是一名商人,卻頗具儒者風度的李建拍拍手中從沙盤里帶起的沙子向記者介紹,很多人都知道黃橋燒餅,卻很少有人知道黃橋的歷史、黃橋的文化以及黃橋的古建筑、黃橋的古風貌。 “黃橋有很多能人,有的用畫筆恢復黃橋的古街、古巷、古建筑、古風貌,有的用石刻表現。但是,那些只能放在家里給自己看,不能讓更多的人觀賞、了解!崩罱ㄕf,他一直想建個黃橋古貌展覽館,將黃橋燒餅、黃橋古巷、古建筑、古風貌等一些特殊的文化展示給眾人。 李建的這個想法得到很多黃橋人的贊同。于是,李建自籌資金,在黃橋賓館一角,按照黃橋古建筑的風格建起了兩層精美的仿古建筑。一樓專門作為黃橋燒餅制作、銷售、展覽的店鋪。店鋪成形后,李建嘗試著請來一些市民提提意見,誰知好評如潮。 “看來,不光是我一個人對黃橋的文化感興趣!崩罱ㄕf,黃橋人給予他的贊美就是一種支持,所以,他又決定在二樓開個展覽館。這個展覽館就是黃橋古貌的濃縮。 “古黃橋著名的25道圈門,36條巷子,21座石橋,31家商鋪,還有牌坊、衙門、寺廟等著名景觀都會在這里一一展現出來!崩罱ōh視著自己的展覽館介紹著,展覽館里所有的微縮景觀都嚴格按照丁文江先生(泰興黃橋人,我國著名地質學家)在世時,親手繪制的黃橋鎮地圖進行復原。 記者注意到,李建的整個展覽館150多平方米,分四個展區:前言介紹、實物展區、燒餅歷史沿革展示和圖片文字資料。在那個長4米、寬2.5米的沙盤上,將按1:500的比例,再現民國十年時黃橋鎮的原貌。 為了能夠讓沙盤制作更為逼真、精美,黃橋古貌更為接近原樣,李建專門從上海請來了有二十年模型制作經驗的工匠何正東師傅。有時候,有美術專長的李建還與何師傅討論幾番,親自動手“精雕細琢”,力求完美無瑕。 目前,這項總計花費近60萬元的黃橋古貌展覽館已經接近尾聲,預計9月底可以全部建成。李建說,到時候,他將為展覽館配備講解員,向市民免費開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