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錢建虎 通訊員 褚春美 實習生 孫 婷)作為我市生豬養殖大鎮之一,泰興市黃橋鎮不斷推動生豬的規模化養殖。今年上半年,該鎮生豬規模養殖比例已提高到60%,在去年的基礎上順利實現翻番。目前,該鎮存欄生豬5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區)已有61家,其中,存欄1000至30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區)9家,存欄30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區)3家。 為提高生豬規模養殖比例,去年,泰興市出臺政策,對新建年上市5000頭肉豬或年末欄存能繁母豬25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給予2至5萬元獎勵。在此基礎上,黃橋鎮進一步明確,除了市政府的獎勵,鎮財政再給予50%的配套獎勵,同時在用地以及水、電基礎設施方面給予傾斜。 泰興市要求,到2010年該市生豬規模養殖比重達到60%。今年,黃橋鎮已率先達到這一標準。 該鎮畜牧獸醫部門組織畜牧科技人員通過培訓、入戶指導等形式,幫助養殖大戶解決良種引進、飼養管理、疫病防治等問題。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以來,鎮畜牧獸醫部門共指導50多個養殖場戶進行科學選址和場房建設;指導400多個養殖場戶建立了消毒制度,規范了免疫程序;為全鎮養殖大戶解決技術難題600多個。 按照生豬防疫的有關標準,一只豬從出生到屠宰,必須有8次防疫過程。黃橋鎮年上市生豬15萬頭以上,這就意味著,該鎮畜牧獸醫站8名防疫員平均每人每天打400多個防疫針。“如果不搞規模養殖,我們累死也完成不了生豬防疫任務。”防疫員楊春明說。 “對于一個生豬養殖大鎮來講,只有大幅提高規模養殖比例,才能確保動物飼養和食品安全。”該鎮畜牧獸醫站有關負責人表示,過去散養生豬太多,防疫員無法保證免疫率。現在,該鎮可確保生豬及其它畜禽免疫率達到100%,今年夏天,全鎮未發生一例病死豬現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