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泰興市宣堡鎮喬楊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喬向民 每天早晨5點,泰興市宣堡鎮喬楊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喬向民就起床,并開始在村里轉悠。 “可別小看這轉悠,這是我每天了解村情,檢查工作落實情況的好方式。”喬向民不無得意地說。 “再說,我也很享受這一過程,年輕的村民遇到我,5米之內必定下車打招呼,年紀大的都會客氣地上前遞支煙。” 1999年,宣堡鎮鎮長找年僅20多歲的喬向民談話,讓他參與競選喬楊村村委會副主任。“我不想干,也不知道該怎么干。”當時的喬向民是一家繩網廠的副廠長,通過跑供銷,年收入超過50萬。 然而,2436名村民參選,喬向民竟得到了2365張贊成票。這讓喬向民既意外又感動。 “農村里有句話‘嘴上沒毛,辦事不牢’,像我這么年輕的村干部更要言必行,行必果,才能贏得村民的信任。”1999年,喬向民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改變喬東、喬西兩組路難走的狀況。在村集體負債的情況下,他自己墊款,一個禮拜內給兩個村組鋪上了800米長的水泥路。 “自打當了村干部,他就像是‘和尚’,心里只有村沒有家了。”一旁的喬向民愛人打趣道。2003年,喬向民當上了喬楊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他帶領一幫村干部走南闖北請能人、跑項目,連母親去世,身在福建的喬向民都沒來得及趕上見最后一面。 功夫不負有心人。喬楊村先后辦起了繩網吊索具、服裝、彩磚等46家企業。2007年,全村工業產值超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也從4年之前的4600元升到了8789元。 有人曾給喬向民算過這樣一筆賬:如果從1999年到現在,喬向民還跑繩網營銷,以每年跑300萬業務可提成20%來算,他10年至少能賺600萬元。 對此,喬向民找到了自己的平衡點:“雖然少賺600萬元,但這些年的打拼得到了群眾的認可,換來了百姓的尊敬,很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