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鞠連生 記者 葉桂華)“下半年,我準備再養4萬只肉鴨,這東西賺錢快!”泰興市新街鎮管鳳村葉寶富日前向記者透露。繼去年承包150畝葡萄園之后,他最近又動起了腦筋,準備搞立體種養,走生態開發之路,在葡萄園里上馬肉鴨養殖等項目。 如今,新街鎮已有一大批像葉寶富這樣以種帶養的農戶,立體種養面積擴至3100畝,占到該鎮高效農業面積的50%以上。上半年,農民人均增收560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2%。 梅家莊村民劉建軍是一位栽桑養蠶的能手,種了130畝桑樹。今年他在桑園里嘗試著散養了三黃雞8000只,結果每只雞凈賺4.2元。立體種養后,他還省下了數千元的桑園病蟲防治的費用,蠶繭的品質也有了明顯提高。前不久他又與本地一家規模養雞場簽訂協議,將養雞規模擴大到3.6萬只,預計年內種養收入可突破20萬元。 “目前,新街已基本形成以設施蔬菜、葡萄瓜果為龍頭,以奶牛、山羊、種雞、種鴨、螃蟹等養殖品種為支撐的多元經濟鏈條。”該鎮黨委副書記卞金年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