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興市分界鎮政府近日接連收到四川災區6所小學寄來的收據,一致感謝分界鎮政府的關心,為災區的學校和孩子送來學習、生活物資。
可是,鎮政府并沒有定向捐贈四川災區的這些學校,這是怎么回事?鎮領導將電話打到其中一所學校,一位梅老師說:“7月3日,我們收到了泰興市分界鎮人民政府捐贈的單人涼席170床及電腦等學習生活必需品,來送物資的是一名叫沈雅琴的女老師。” “沈雅琴又是誰?”經過一番打探,終于了解到,原來她是該鎮沿河村的姑娘。 今年34歲的沈雅琴,離開家鄉已有13個年頭,現在廣州創辦“知遠教育培訓中心”,專門從事兒童教育培訓工作。她以家鄉的名義向災區捐獻物資,只是想告訴災區群眾,祖國各地的人民都在關注災區,并用不同的方式和途徑支持災區重建家園。 據了解,汶川大地震發生后,沈雅琴先后三次趕赴災區10多所中小學校和幼兒園捐獻物資,價值60余萬元。她還作為廣州市“責任中國——紅十字·南都愛心救助隊”首批22名志愿者之一,在綿陽災區為群眾、兒童提供了近一個月的心理、醫療救助。 沈雅琴說,每一次走進災區,她的心都為災區的孩子揪著。為此,她聯合廣東部分單位,特地為北川重災區幸存下來的600多個孩子組建了一所綜合性幼兒園,自己購置書本、資料及各類器械。 (本報記者 趙曉勇 本報通訊員 馬宏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