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5日下午,泰興市溪橋鎮興楊村養殖戶丁余輝撥通本報民生熱線,反映該鎮龍季河8月2日出現大面積死魚。本報8月7日報道了該事件。連日來,記者一直與有關人員聯系,希望能夠弄清死魚的原因。
本報訊(記者 韓韓)一邊是血本無歸、欲哭無淚的受損農戶,一邊是正在多方協調、積極處理的政府部門,但究竟是什么造成了龍季河大面積死魚,似乎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環保局:魚因缺氧而死 8月8日下午,記者采訪了泰興市環保局監測大隊黃橋中隊中隊長楊國強。 據稱,8月3日,該中隊相關人員已到龍季河現場察看,并對河水進行抽樣檢測。檢測報告顯示,龍季河水中溶解氧偏低、氨氮偏高,沒有發現任何化工行業污染特征因子。 楊國強向記者出示了這份檢測報告并解釋:監測結果表明,魚因缺氧而死。 據其進一步分析,當地農民在龍季河的養魚密度太大,而8月2日前后為陰雨天氣,氣壓較低。魚兒缺氧,在水中撲騰,可能導致河底黑泥上泛而形成黑水!安豢赡苡兴^‘黑水涌來’。” 楊國強說,根據今年6月1日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83條規定,造成漁業污染事故或者漁業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的,由漁業主管部門處罰。他希望通過此事提醒廣大漁民朋友,以后遇到此類事件,首先要向漁政部門反映情況。 漁政站:肯定是污染 死魚事件發生當天,即8月2日晚8點,泰興市漁政站副站長徐曄即趕到現場,取走死魚及河水水樣。 記者與徐曄始終無法取得聯系。隨后,接通了泰興市漁政站另一位負責人的電話。 記者:“魚為什么會死?” 漁政站:“肯定是污染呀! 記者:“環保局出具的檢測報告你看過了嗎?” 漁政站:“我已經看過了,檢測報告稱水中溶解氧偏低! 記者:“魚是缺氧而死?” 漁政站:“你們可以去看看。我很難講這件事。我可以告訴你們,我們會盡力為受損農民做一些工作,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記者:“是不是由于農民養魚的密度過高?” 漁政站:“不是這個原因! 受損農民:等待政府給答復 溪橋鎮興楊村受損農民之一、村支書丁榮慶沒有看到泰興市環保局的這份檢測報告。他告訴記者,到現在為止,沒有任何單位、部門向農民反饋檢測結果。 記者:“會不會是因為8月2日天要下雨、氣壓較低,魚兒上下翻騰攪動河底黑泥而形成黑水?” 。骸皼]有這個話。這個黑水是發臭的,是這些化工廠看到要下大雨趁機偷排的污水。” 記者:“是不是因為你們養魚密度太大,導致魚兒缺氧而死?” 。骸斑@是謊話。我們這些農民養魚多年,在龍季河旁的封閉魚塘也養魚了。魚塘養魚的密度比龍季河更大,魚也大得多,但從來沒有出現過死魚。龍季河是活水河,有污水排入,魚兒當然活不了。這些年,大面積死魚不止我們溪橋鎮,廣陵鎮也有! “我們等待政府處理這件事。怎么也要給我們一個答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