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鱗斜頜鲴每長500克體重就要吞食15公斤藻類,被認為是藍藻的天敵,享有“環保魚”、“水下清道夫”、“生態魚”的美稱。同時,它還是養殖戶能賣錢的“清潔工”,每公斤售價達30元以上,每畝水面可凈增效益800元。
本報訊(記者 張虎林 特約記者 金 保 通訊員 常 信 實習生 華茵萌)8月3日,泰興市天邦水產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德才接到來自吉林延吉一位水產養殖戶的訂單,最近幾天將組織10萬尾細鱗斜頜鲴魚苗,從上海空運至吉林。 天邦公司是目前全省最大的細鱗斜頜鲴馴化繁育基地。自7月份建成以來,已有遼寧、北京、上海和蘇南等地的客戶訂購了該公司400萬尾魚種,其中大部分是用于吞吃藍藻。 三年育成“環保魚” 細鱗斜頜鲴是長江野生魚種,形體漂亮,尾巴呈桔黃色,魚肉細嫩,營養豐富,且抗病力強。其食物主要是淤泥、腐殖質、有機碎屑,池塘里面殘留的飼料,水下附著藻類也是它的主要食物。泰興市水產站高級工程師黃愛平介紹,細鱗斜頜鲴每長500克體重就要吞食15公斤藻類。因此,它也享有“環保魚”、“水下清道夫”、“生態魚”的美稱。 天邦公司看準這一商機,三年前就開始與揚州大學合作,從長江引進野生魚種后,試養并繁苗,今年終于獲得大規模繁育的成功。 目前,該公司已成功繁育魚苗800萬尾,擁有親本500組,已形成年繁魚苗1000萬尾的能力,成為我省目前最大的長江野生細鱗斜頜鲴馴化與繁育基地。馴繁項目已被泰州市科技局推薦為省科技支撐項目。 14萬尾魚太湖吃藻 在省太湖漁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上半年舉行的太湖漁業增殖放流儀式上,天邦公司的細鱗斜頜鲴成為花鰱、白鰱之后的新品種,一次性投放了14萬尾。 省太湖漁管委辦公室副主任吳林坤說,經過去年的藍藻事件后,人們對終身以浮游生物為食的白鰱、花鰱更為熟悉了。此次放流,細鱗斜頜鲴是作為治理藍藻的新品種魚苗增加的。每年4至10月,都是它們攝食強度最大的時期,也正好與藍藻的暴發周期相吻合,它們是藍藻的天敵,能有效緩減太湖藍藻暴發的程度。 吳林坤說,細鱗斜頜鲴本身也是太湖魚種,但近年來種群數量不多,通過放流并加強資源保護,將有效恢復它的種群資源,保護太湖的生物多樣性。 據悉,太湖漁業管委會辦公室今后將從泰興天邦水產公司調進更多的細鱗斜頜鲴魚種投放太湖。 游向全國 “為減輕南京玄武湖富營養的現狀,玄武湖管理部門正在與我們洽談引進細鱗斜頜鲴的事宜。”吳德才告訴記者。 天邦公司技術顧問、原江蘇省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雍杰介紹說,目前,我省已有十多個地級市的河流湖泊中開始養殖泰興的細鱗斜頜鲴,水產養殖戶均把它和蝦、蟹實行混養。據介紹,魚苗一尾0.8元,第二年即可長到0.5公斤的上市規格。市場價每公斤30元,每畝水面可凈增效益800元以上。“吃掉魚塘內的藍藻和腐爛多余的飼料,解決水體的富營養化,防止水體污染導致魚類死亡,細鱗斜頜鲴是養殖戶能賣錢的‘清潔工’!” 雍杰說,目前,除江蘇外,遼寧、北京、上海等地都在推廣養殖細鱗斜頜鲴。人們看中的不僅是它的經濟效益,更有它的生態效益。 |
